第892章 取巧的辦法(第2/2頁)
章節報錯
楊東昇透過大衛·韋伯訂購的相關裝置,已經發貨。
“我們的65奈米工廠預計到今年年底才能建成,完全投產應該到明年。這個製程的工藝,英特爾是2005年實現的,臺積電也在2006年就透過了65奈米制程技術的產品驗證。等工廠投產後,我們跟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仍然有5年左右。”黃副總道。
“你有什麼計劃嗎?”楊東昇問。
“英特爾下一代研發的是32奈米制程工藝,我想研發28奈米!”黃副總道。
“32奈米和28奈米就差了4奈米,這不到一代的差距吧?”楊東昇問。
“確實達不到一代的差距!不過……”黃副總語氣一轉,“作用還是很大的!”
“說說看!”楊東昇放下筆,看向黃副總。
黃副總想了想道,“一直以來,使用者只會注重晶片製程,其實電晶體密度才是與晶片效能直接相關的。在過去,同樣製程下,三星、臺積電的電晶體密度往往只能達到英特爾的一半,甚至到不了一半。三星採用45奈米制程的s5pc110處理器,電晶體密度才幾乎能跟英特爾採用65奈米制程的酷睿2打平。我們有時候甚至比三星、臺積電還要差一些!但是幾年前,臺積電卻想出了一個取巧的辦法,英特爾研發45奈米制程工藝的時候,他們就研發40奈米制程工藝。由於線寬只差了10%左右,技術難度並沒有達到一代的差距,但是臺積電卻透過這5奈米的差距,縮小了跟英特爾的電晶體密度差距!”
】
楊東昇頓時明白了黃副總的意思,“所以臺積電的40奈米工藝跟英特爾的45奈米工藝其實是同一代技術,並且相比英特爾還略有不如。但是在不懂行的人眼裡,40奈米對45奈米,倒顯得臺積電的工藝更加先進似的,臺灣人甚至偷偷摸摸的宣傳他們領先英特爾一代!臺灣人夠雞賊的!”
黃副總點點頭,“所以我相信臺積電在下一代晶片研發的時候,肯定還會這麼做。根據我們掌握的資訊,英特爾為下一代研發的是32奈米制程工藝。32奈米減去10%,就是28奈米左右!臺積電肯定會直接搞28奈米制程!”
前世的書上,不少人介紹過臺積電這段歷史。
書裡基本上都是讚揚臺積電。
楊東昇現在才明白,臺灣人是生生把一個投機取巧,吹成了高瞻遠矚。
把一個不如人家的技術,吹成了比人家高一代。
楊東昇不懷疑東昇半導體可以直接搞出28奈米的工藝,畢竟前世臺灣人都搞出來了。
他擔心的是我們的半導體生產裝置、生產材料,是否能達到相應的水平。
畢竟臺積電可以在全世界,採購到最先進的半導體生產裝置、生產材料。
楊東昇現在名氣越來越大,再過兩年引起白宮注意,就算用盡手段,也未必能買到國外頂級的裝置了。
東昇半導體到時候只能靠自己!
楊東昇說出了自己的疑問。
“我們的沉浸式光刻技術已經成熟,日本人加入後,對鏡頭的加工、光刻膠生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我有把握兩年後拿出相應的裝置,擺脫對國外裝置的依賴!”黃副總道。
“這話聽的解氣!”
年節過後,楊東昇先飛去綿州。
這裡的高空試車臺,經過修復和改進之後,再次投入使用。
改進後的試車臺,最大供氣量和最大供氣壓力都沒變。
主要改進的是裝置的製冷、制熱能力。
高溫下的空氣流量提高到了100千克以上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