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一個老頭(第1/2頁)
章節報錯
“挺好管的,比臺灣來的好管!”王副總道。
楊東昇點點頭,向四周看了看。
這處廠區包括食堂、宿舍、材料研究中心、透平事業部、電氣事業部等多個子公司和部門,佔地面積超過五平方公里。
由於佔地面積大,廠區裡面有固定線路的電瓶觀光車,如果覺得不方便,還可以騎公用腳踏車。
楊東昇走到一排停放整齊的腳踏車前,衝眾人道,“我們一起轉轉!”
王副總見狀也跟著牽了一輛腳踏車。
九十年代他們剛過來的時候,這裡還是一片荒地,現在已經是廠房林立。
隨著滬上房價進一步上漲,很多附加值較低的產業已經不適合繼續待在滬上了。
早幾年前,楊東昇就喊著要遷,營造氛圍。
等明年的全國會議開完,再等半年左右,各地穩一穩局勢,楊東昇就真的要著手遷移了。
騎沒多遠就是東昇重工下屬的東昇機床分公司。
2007年,東昇機床年銷售額達到48億元,已經是全國最大的機床企業之一。
為船舶重工集團、船舶工業集團、航空工業第一集團、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兵器工業集團等大型國有企業提供了機床。
數控系統也被不少企業採用。
但是外界不知道,東昇機床其實一直都是虧損的。
原因很簡單,首先,他們做的機床以高階為主。
七軸五聯動數控磨床、九軸五聯動龍門銑床看起來很牛,一年真賣不出去幾臺。
東昇機床是從美國那邊挖過來的人,帶來的技術為起點搞機床,以高階機床入局,填補國內市場空白。
這套技術本來就是由於搞的太高階,連年虧損,企業不得已破產,這才被楊東昇撿了“便宜”。
而且他們做出高階機床後,國外就跟進放鬆了對機床的管制。
東昇機床面對的局勢,進一步惡化。
兩臺機床放在一起,即便東昇機床的價格有優勢,技術指標不比國外的差,甚至更高一些。
國內企業仍然傾向於購買西門子、海德漢。
有時候甚至還會調侃他們,“你們也太能吹了!”
前世的時候,楊東昇就見過不少類似的例子。
國內企業生產的不少關鍵零部件已經可以替代進口,但是國內企業怕出問題,就是不肯用,直到國外禁運,不得不用了國內的產品,才發現效果竟然非常好。
東昇機床的生意一個是依靠東昇集團內部,另一個就是涉及敏感行業的大中型國有企業。
其次,東昇機床的攤子鋪的太大。
主軸、導軌、光柵尺、床身、數控晶片、刀頭、刀架等都得自己做,任何一點做不到,就會被人卡脖子。
這完全是不得已而為之!
國內機床行業,目前真沒有哪家企業,能讓東昇機床放心的把後背交給他們!
東昇機床嘗試過開拓市場,做中小型通用機床。
機床市場上,賣的最多的永遠是三軸、四軸的通用中小型機床。
其銷售額,大約能佔機床市場的90%以上。
但是並不成功,國內這一塊市場,已經被日本人佔據多年。
諸如發那科之類的日本企業,從德國買回來機床,模仿出一個原本很多毛病的東西,拿到中國市場試錯多年,做出來一套不錯的東西。
還有多年樹立起來的品牌優勢和外資優勢。
東昇機床競爭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