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一個問題(第1/4頁)
章節報錯
楊東昇還沒離開粵省,跟任老闆齊名的侯總就找上了門。彜
侯總公司的手機市場份額目前排名全國第三,使用的也是東昇半導體的處理器、記憶體。
侯總和任老闆同在特區,做的又是同樣的產業,是直接競爭對手。
這條國產化生產線的成功,他的壓力是最大的。
回到滬上,907廠、908廠、909廠等國營晶圓廠也找上門。
他們想買東昇半導體的裝置,或者效仿任老闆的方式,跟東昇集團合作。
東昇半導體也有入股這些國營廠,他們也使用過東昇半導體的裝置。
但是當楊東昇要搞一條全國產化生產線的時候,他們沒同意。彜
國營廠顧忌太多,楊東昇倒是不怪他們。
渝市、長安、蓉城、廬陽、商都市政府也找了過來,想拉東昇半導體過去投資。
楊東昇對此表示歡迎。
樓蓋的再高,雕塑建的再漂亮,也嚇不退對方的飛機、坦克!
雖然65奈米制程工藝比目前國際頂尖水平落後不少,不過市場對中低端晶片的需求量歷來都是非常大的。
前世我們國家每年進口數千億顆晶片,其實90%以上都是製程不怎麼高的中低端晶片。
而且說實話,65奈米制程雖然比不上目前英特爾的45奈米,臺積電的40奈米工藝,但是也僅落後一代。彜
前世三星、臺積電開始量產3奈米的時候,我們還在做14奈米。
中間隔了10奈米、7奈米、5奈米,落後國際頂尖水平四代。
當然這主要是因為EUV光刻機禁運,否則我們就算追不到5奈米,至少也能追到7奈米。
前世一直到2020年左右,65奈米制程仍然是感測器晶片的主流工藝。
楊東昇特意去東昇半導體,看了他們的28奈米制程研發進度。
根據面積計算公式,很簡單就能算出來,製程縮小三分之一左右,電晶體密度就能提升一倍,也就是一代的差距。
英特爾每一代之間,都劃分的特別嚴格。彜
在製程達到100奈米以下之後,依次是90奈米、65奈米、45奈米、32奈米、22奈米、14奈米、10奈米、7奈米。
臺積電一開始也是跟著英特爾走的。
可是後來他們發現,他們跟英特爾的技術差距太大。
在製程同樣的情況,他們的電晶體密度往往只有英特爾的一半,有時候甚至達不到。
於是在英特爾確定研發45奈米制程的時候,臺積電開始搞一些投機取巧的辦法。
英特爾研發45奈米制程,臺積電就做40奈米;英特爾研發32奈米制程,臺積電就做28奈米;英特爾研發22奈米制程,他們就做20奈米……
開始的時候,英特爾很傲嬌的,不屑於搞這種數字遊戲,可是後來終於也忍不住了。彜
南亞局勢進一步惡化。
英國作為南亞的前宗主國,想刷一波存在感。
派出官員前往南亞調解各方矛盾。
可是根本沒人理他們——俄羅斯要賣軍火。
美國人想等他們搶走核彈頭的事進一步淡化,再出面。
現在英國人跑去充大個,他們樂的看英國人碰壁。
南亞內部更沒人理他們!彜
這些族群之間的仇恨,很多已經積攢了幾百年。
可以追溯到他們爺爺的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