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間,大批貴金屬和文物被日本人掠奪走,其中甚至包括bj人的頭蓋骨。

二戰結束後,這些文物絕大部分竟然都“不知所蹤”。

楊東昇看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清單,日本歸還的文物總計才1200多件,只是二戰期間日本掠奪財物中的極小一部分。

按照楊東昇的猜測,二戰期間日本掠奪的貴金屬和文物,應該有一部分被他們拿去買命,換取戰後恢復資金用了。

二戰後,美國忙於建立“佈雷頓森林體系”,需要大批黃金。

至於那些文物,大部分應該還隱藏在日本某處地方,或者是幾處地方。

可是找到這些文物並不容易,以我們的目光看,日本確實是個小國,但是其國土面積也有近四十萬平方公里。

如果是在歐洲,這個面積其實比德國這個歐洲大國,還要大一些。

在這樣大的一個國家,想找一批被精心隱藏起來的文物,難度可想而知。

而這次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機會!

說不準他們能順著臺灣這批被盜文物,找到那些文物的蹤跡。

楊東昇感覺自己這次抓到了狐狸的尾巴。

楊東昇正準備說話,抬眼發現劉衛國仍然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還有什麼?”

“還有一件事,臺北那些文物恐怕很快就要被搬遷了!”

“搬遷?”

二十一世紀初,臺灣島內搞“平衡南北·文化均富”活動。

說白了,就是把放在臺北的部分文物,送到臺灣中南部地區展覽。

2004年,最終核定在臺灣南部嘉義縣太保市設定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預計竣工時間是2008年。

臺灣島內的政治生態很多人都清楚。

這些中華文化瑰寶,一旦被送到臺灣南部,還有多少是真的?

畢竟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的定位是“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

“也就說我們只有兩年時間運回這些東西了?”楊東昇道。

“大衛·韋伯說,兩年時間內不可能完成全部交易。”

“他有什麼建議?”

“他覺得我們可以從政治入手,那邊的政治人物最擅長的就是扯皮,只要……”

“不!”楊東昇果斷打斷了劉衛國的話。

“可是……”劉衛國一愣,以他對楊東昇的瞭解,應該會跟喜歡這個建議,沒想到楊東昇竟然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