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乙烯可以生產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苯乙烯、醋酸、乙醛、乙二醇等一系列產品。

我們生活中用的塑膠杯、塑膠管,裝東西用的塑膠袋,農業生產用的塑膠膜……都是以乙烯為原料生產的。

由於原料匱乏,國內乙烯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2005年,我們國家雖然只進口了11萬噸乙烯,那主要是因為乙烯的沸點達到零下103.7度,難以直接運輸。

我們大量進口的是聚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乙二醇等便於運輸的下游產品。

2005年,國內的乙烯產量是787.5萬噸,但是當年全國乙烯當量消費量卻達到了1876萬噸,也就是說我們所用的乙烯產品,一半以上都是進口的。

楊東昇點了點頭,心說原來是這樣。

“恕我直言,石油集團生產乙烯,應該不需要向我們買原料吧?”楊東昇問。

你們可是大名鼎鼎的三桶油之一!

“包括我們石油集團在內,目前國內主要是以石腦油裂解工藝生產乙烯,而在乙烷資源豐富的中東地區,主要採用乙烷為原料生產乙烯。”李總解釋道。

兩者相比較,採用石腦油生產乙烯的回收率只有30%出頭,也就是生產100萬噸乙烯,需要300多萬噸石腦油。

而且石腦油不是天然礦物,它是石油煉化產品之一。

我們國家的原油品質較差,石腦油回收率只有20%左右。

也就說,如果採用石腦油制乙烯,建設一個年產100萬噸乙烯的專案,需要先建設一個1500萬噸國家級大型石油煉化基地。

而以乙烷為原材料生產乙烯,回收率可以達到75%以上,

一個年產100萬噸的大型乙烯專案,只需要130萬噸乙烷就可以滿足需要。

工藝複雜,產業鏈長,意味著建設週期越長,需要投入的資金越多。

目前,中國最先進的石腦油制乙烯工程,是2005年投產的滬上90萬噸級乙烯專案,這是石化集團與BP公司合資的一個專案。

從2002年3月28日正式開工,到2005年3月18日乙烯裝置實現一次投料開車成功,整個建設週期差10天不到三年,工程總投資達到27.48億美元。

這還是依託滬上優良的港口設施,還有全國最大的長三角石化產業群,可以向他們直接提供原料石腦油。

如果算上石腦油煉化設施,建設成本恐怕會以百億美元計。

而一個同樣規模的乙烷制乙烯專案,建設成本和建設週期,大約只需要石腦油制乙烯的一半多一點。

使用乙烷制乙烯,石腦油就可以更多的用於生產汽油、煤油、苯、甲苯、混二甲苯(PX)等產品,從而減少原油進口。

“有一點我必須說明一下,目前我們的工藝還不太成熟,乙烷價格會比較高,比按照匯率計算的國際市場價格高不少!”楊東昇道。

“這個自然!”李總道。

李總對價格倒是不太在意,過去一年,國內聚乙烯的價格,基本在每噸在1萬2千元以上,而且產品供不應求。

平均1.3噸乙烷就可以生產1噸乙烯,他們有很大的談判空間。

這個情況像極了九十年代的鋼鐵產業。

正談著,忽然手機響了,楊東昇拿起手機一看,是李如風打來的。

楊東昇告了聲罪,接通電話,“東昇,你們是不是有乙烷賣?”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