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生產出更高效能的碳纖維,首先,要製備儘可能高純度的原絲,減少雜質對碳纖維成品的影響;

其次,碳化過程中,要儘量使原絲中碳之外的成份脫去,並提供合適的溫度,使脫去其他成份的碳逐漸結晶。

楊東昇可以大膽的猜測一下,碳纖維的盡頭很有可能就是石墨烯。

根據東昇半導體石墨烯研究小組的推算,石墨烯的強度可以達到130GPa,拉伸模量達到1.0TPa。

更妙的是東麗的M系列高模量碳纖維(本章未完!

第755章 正式編號

,就是在他們的T系列高強度碳纖維基礎上,進一步碳化得到的。

這就意味著,在效能更好的高強度碳纖維基礎上,他們也能進一步碳化出更高效能的高模量碳纖維。

每月350公斤,這點產量根本不用外銷,東昇集團自己就能消化掉。

回到滬上沒多久,楊東昇又迎來了一批客人。

“長江”大涵道比航空發動機,經過空軍反覆測試之後,已經得到軍方的認可,將會應用到國產大型戰略運輸機上。

“長江”也獲得了它的正式編號——渦扇20。

空軍方面第一批就訂購了280臺渦扇20航空發動機,按照每臺戰略運輸機配備四臺發動機,就算加上試飛要製造數架樣機,以及備用發動機,空軍第一批也要訂購50架以上大型戰略運輸機。

看來空軍對這款國產化程度更高的戰略運輸機很滿意!

按照東昇重工王副總當初的計算,只要賣出300臺發動機,他們就能完全收回成本。

完成這筆訂單,他們就已經基本收回了成本。

另外空軍方面還向他們諮詢是否可以縮小風扇,將發動機直徑壓縮到1.4米。

空軍正準備對某國產轟炸機進行改進。

跟隨空軍一起來的,還有製造戰鬥機的蓉城飛機制造廠,和研製發動機的築成航空發動機研究所。

東昇重工製造的另外一種大推力小涵道比航空發動機“黃河”,已經進入蓉城飛機制造廠某國產重點型號單發戰鬥機改進型,以及下一代雙發重型戰鬥機,備選發動機名單。

另外東昇重工還與築成航空發動機研究所簽訂合約,共同開發一種中等推力的小涵道比航空發動機,內部暫時命名為“烏江”。

其中東昇重工負責核心機部分,築成航空發動機研究所負責發動機前端部分。

東昇重工的大推力小涵道比航空發動機“黃河”,原型本來就是通用電氣的大推力發動機F110。

而F110與通用電氣的中等推力發動機F404核心機是一樣的,F110發動機研發的時候,還大量借鑑了F404的風扇、加力燃燒室和噴管技術等。

不過他們畢竟沒有得到F404樣品,而且這款中等推力發動機,明顯是為了某出口型戰鬥機研製的,產量不會很高。

有這個精力,不如放到下一代發動機研製上。

簽約儀式後,一名肩膀上頂著金色松枝的中年人問,“聽說楊總正在造無人機?”

第755章 正式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