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熱核武器(第1/2頁)
章節報錯
由於特殊的原因,楊東昇特意查過氘化鋰六的資料。
鋰六並不罕見,所有鋰元素中有7.5%是鋰六,但是氫元素中氘的比重只有0.02%,而且自然界中的氫氣幾乎都集中在大氣層上部。
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鋰六和氘幾乎沒機會碰在一起, 即便偶然形成了氘化鋰六,也很會很快消失!
因為氘化鋰六非常不穩定,遇到水會劇烈反應,甚至會爆炸,生產更加穩定的氫氧化鋰和氘氣。
楊東昇幾乎找遍整個地球,也沒發現氘化鋰六。
把圖放大之後,楊東昇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只見這塊氘化鋰六包裹在一個破破爛爛的尖頭金屬物體內,大體可以看出這個金屬物體原本應該是個圓錐狀的!
這是一枚彈頭, 而且還是一枚熱核武器的彈頭!
氘的沸點是零下249.5攝氏度,氚的沸點是零下248度,如果使用常規方法制造熱核武器,為了讓氘和氚維持在液體狀態,需要一個巨大的保溫結構,彈體因此要造的非常巨大。
地球上第一枚熱核武器重達上百噸,高將近十米,看起來就像一個特大號的熱水壺內膽,實際上那個外殼確實就是保溫用的。
而且氚還有強烈的輻射性,製造和加工這樣一種具有強烈輻射的氣體,成本高達每千克上億美元。
更麻煩的是氚的半衰期只有12.43年,使用氚氣的熱核武器不能長時間存放。
後來人們研究發現氘化鋰在高溫下能分解出氘,而鋰六被中子撞擊後會分裂成氚和氦四。
氘化鋰六的熔點高達680度,也不會衰變, 於是氘化鋰六很快取代了氘氣和氚氣。
目前主要核大國的熱核武器使用的都是氘化鋰六。
格陵蘭島位於冷戰雙方對峙的一線,格陵蘭島的宗主國是丹麥, 丹麥是北約成員國,在這裡出現遺失的核彈頭不奇怪!
楊東昇上網搜尋了一下,冷戰期間,美國確實曾經在格陵蘭島丟失了多枚核彈頭。
可是奇怪的是這些公開報道的事件,偏偏又哪一次都跟這枚核彈頭的位置都對不上。
楊東昇對著電腦沉思了一會,把目光再次轉向那枚核彈頭。
這枚彈頭之前也不知道遭受過什麼,彈體整個裂開了,內部的材料丟失了很多,連鈾或鈽核心也不見了,氘化鋰六更是隻剩下了一小塊,目測不到兩千克。
至於這塊氘化鋰六為什麼能夠儲存了下來,那是因為格陵蘭島上雖然到處都是水,但基本都是固體的。
想用這點氘化鋰六去製造一枚熱核武器顯然是不現實的。
不過這枚殘破的核彈頭對楊東昇來說,卻遠比得到一堆氘化鋰六的價值更大,楊東昇透過這枚彈頭看到了熱核武器的基本構造!
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泰勒·烏拉姆構型”。
原子彈的製造技術其實非常簡單,只要捨得投入,不惜成本弄出足夠多的武器級濃縮鈾235或者鈽239,放在一起想不炸都難。
這個世界上能製造原子彈的國家,五根手指頭都數不過來!
但是一直到楊東昇重生前,這個世界上能製造熱核武器的國家, 還是隻有五個,而且半個多世紀了都沒有變化。
熱核武器的技術絕對不會是把武器級鈾235或鈽239,跟氘化鋰六包在一起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