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香港轉機(第1/2頁)
章節報錯
也不知道當初是怎麼佈局的,魯南這個地方,上上下下竟然有十幾家小製藥企業,數十家小機床企業。
他們規模普遍較小,相互之間業務重疊,存在惡性競爭。
在後世,製藥和機床是我們公認被卡脖子的兩項產業。
楊東昇感興趣的企業,一類是能促進礦場發展的的企業;另一類就是這些所謂卡脖子企業,這些企業能為他將來的發展加分。
前世,大陸家電企業被韓國、臺灣聯手卡液晶面板的脖子的時候,西北煤炭大市為了吸引國內最大的液晶面板企業過去,直接劃給了他們10億噸煤炭資源。
“楊總,你看看吧!”白秘書遞給楊東昇一份檔案。
楊東昇接過來一看,這是一份食品機械廠的在冊職工名單。
“竟然還有不到10歲的孩子!這未免也太囂張了吧?”楊東昇抬起頭。
那個老流氓真是在食品機械廠當土皇帝當慣了,連這種名堂都敢搞。
楊東昇把名單還給白秘書,白秘書給楊東昇看這份名單的意思很明顯,那個老流氓完蛋了。
同時也是在暗示楊東昇,我們該做的已經做了,該你了。
“誰說不是?”白秘書收回檔案,“楊總,我看到你把大多數的製藥和機床企業都攏到了一起,你對製藥和機床感興趣!”
“不瞞白秘書,我認為製藥和機床都是非常有前途的產業!”這沒什麼好隱瞞的,“就是可惜咱們魯南的製藥和機床產業太分散了,這是我制定計劃書!”
楊東昇的這份計劃,首先,要搞一次競賽,既然他們業務重疊,那就拉出來溜溜,比一比看誰做的好;
其次,要在市區新建一座工廠,這些企業不僅小,而且分散,有些甚至在下面的縣裡,這非常不利於吸引人才,魯南本身就是魯省經濟的塌陷區,下面的縣裡就更差了,當然這個專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佔地;
第三,競賽結束後,要對這些企業進行一次徹底的整合,根據企業的負債率、利潤率、增長率等指標,選出廠長,大家各憑本事,輸了誰也別怨。
楊東昇去看了食品機械廠,他們生產的機械主要是磨面機、掛麵機等。
時間正值春季,接收礦場、工廠,復墾塌陷區,鹽鹼地、山地的耕種,雖然忙,但是卻忙而不亂。
倒是辦理去韓國的簽證,前前後後倒騰了好機會。
此時韓國還是個發展中國家,楊東昇原本以為拿簽證是比較容易的。
誰知道除了楊東昇和那個去美國交流過的下屬,公司其他幾個人的簽證全都被打回來了,而且被氣的不輕,那韓國面籤官簡直神經病一樣,張嘴就問你們中國人吃不飽飯,去韓國是想吃飽飯的吧?
楊東昇要是沒去過澳大利亞,簽證肯定也得被打回來。
最終還是那名下屬聯絡了他的韓國同學,由大宇集團出了一份邀請函。
韓國面籤官的態度立馬180度大轉變。
對於韓國人來說,總統只能坐一屆,領導早晚會退休,財團才是他們真正的老闆,而此時正值大宇集體的鼎盛時期,大宇在韓國各大財團中排名第二。
憑著大宇集團的邀請函,順利過了面籤,除了公司的技術、財務、翻譯,還聘請了地礦大學、工學院的幾位老師。
其他人拿到簽證,直飛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