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裝置(第2/2頁)
章節報錯
買來了新機床,又得重新調整生產線,重新編排生產流程,等把一切理順,已經不知道猴年馬月了。
把最後一點流動資金變成了固定資產,而且還是不能創造價值,中國多少工業企業都是死在這上面的!
這方面後世那些代工企業就是反面典型,在“專家”的忽悠下,跨國公司的逼迫下,逮著國際上最先進的裝置買買買,透過拼命壓榨工人好不容易積攢的利潤,全用在了更新裝置上。
跨國公司高興了,國外賣裝置的賺的盆滿缽滿。
代工廠只能一輩子給人家做代工。
不過這是楊東昇入主油缸廠後,廠裡向他提出的第一個要求,楊東昇不能打擊的太狠,“裝置確實該更新,但是現在還有一件更迫切的事情要做!”
“什麼事?”
“我準備對全廠工人做一次能力測試!對不合格的工人,我準備辦一個培訓班進行集中培訓,像你師父那樣的工人,我準備返聘回來!由你牽頭搞這件事,爭取今年年底之前,全廠月平均工資達到300以上!”
“300!是不是太高了?”劉康的師弟吃了一驚,市裡也只是要求平均工資120。
“越是高階的裝置,越需要高素質的人才,我們要捨得在人才上花錢,這也是為更新裝置做準備!”
“……”劉康的師弟有點看不明白楊東昇的做法。
劉康師弟的想法,反應出的是國內工業界又一個常見的問題——重硬體,輕軟體;重視裝置,輕視人的培養。
後世經常可以見到一些奇葩事——企業捨得花幾百萬買一臺機床,卻不捨得花幾萬塊對工人進行相應的培訓。
結果買回來的機床沒人會用,就算會用,也發揮不出新機床的全部潛力,實在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大鍋飯時代已經過去了,以後工資要分為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兩塊,基本工資只要不餓死就行,關鍵是績效,根據各個環節的技術含量、艱苦程度制定出對應的價格,端茶倒水不能給精鏜劃等號。這件事還是由你來牽頭吧!”
劉康的師弟試探著問,“那培訓班……”
“培訓期間沒有績效,當然只發基本工資!”
“這……”劉康的師弟想撂挑子,這是要他去得罪人啊!
“生產過程也要做出改變,下一個環節的班組,如果認為上一個環節的產品不合格,可以拒收上一個環節的產品!”
“……”劉康的師弟已經決定撂挑子了。
楊東昇沒待他說話就搶先道,“我不能給你一步到位,只能先任命你做副廠長,幹出成績,下一步才好給你扶正。你能幹好嗎?”
“能!”劉康的師弟想也不想回答,“您還有什麼要求?”
“先去車間看看吧!”上次走的急,沒來得及細看。
“這……”劉康的師弟心裡咯噔一下。
楊東昇已經大踏步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