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溫度很重要(第2/2頁)
章節報錯
“我們為什麼要做濃香型,不做成醬香型?”
“其實我們以前也嘗試做過醬香型!但濃香型是中溫大麴,1斤高粱大約可以出3兩酒,生產週期是90天。醬香型是高溫大麴,1斤同樣品質的高粱只能出2兩左右,釀製過程大約需要1年。生產成本太高,時間上也來不及!”
“一年時間不算很長,2兩和3兩差的也不算很大!”楊東昇心說只有能做出茅臺,這點差距不算什麼。
“楊總,酵母最適宜的活動氣溫是25至35度,溫度過低發酵慢,過高酵母又會死亡。理想的儲藏溫度是15至20度,溫度過高,酒精揮發會跑味;溫度過低,又不利於老熟。儲存過程中還要求恆溼,相對溼度要在70%左右。咱們國家最著名的幾家酒廠都在黔、川,不是沒有原因的!他們那邊在端午踩曲,重陽下沙投料,溫度合適!咱們瓜州高粱收穫後,就已經離入冬不遠了,溫度和溼度都不合適。往年都是礦上免費提供90天的煤炭,現在您又要把酒廠獨立出來,如果外購煤炭取暖,成本就大了。”
原來是擔心獨立出來之後,沒有免費的煤炭用了。
“酒廠、月餅廠獨立出來,確實不應該再免費用礦上的煤炭了,以後用煤要走市場價!”
姜科長和老師傅聽的心裡著急,“楊總……”
“不過以後礦上要酒和月餅,也應該走市場價!而且你們放心,雖然我讓酒廠、月餅廠獨立出來,也不可能一上來就完全自負盈虧!”
姜科長和老師傅這才放心。
楊東昇繼續道,“其實我之前就有一個想法,既然地表溫度不合適,為什麼不把酒廠搬到地下去?我們井下現在有很快多空巷道,那裡的溫度可是一年四季都恆定的,而且各個區域的溫度還不一樣。他們不是端午踩曲,重陽下沙投料嗎?咱們一年四季都能投料生產!”
“可是酒廠工人沒下過井,我怕他們會不適應!”姜科長忙道。
“下井這事就是一回生兩回熟!這樣辦,地面的酒廠繼續保留,願意下井的,每一個班我加2塊錢的補貼!”
“井下的煤塵不會進入原料裡,影響品質吧?”
“咱們煤礦是晚上生產,煤塵和瓦斯濃度高,白天檢修,煤塵和瓦斯濃度低,到時候再加個水幕,煤塵至少不會比地面酒廠高!”
見楊東昇是鐵了心要把酒廠搬到井下,姜科長也無話可說。
楊東昇見狀勸解,“你們也不要太擔心,咱們是低瓦斯礦井,從來沒發生過瓦斯爆炸,大巷就相當於地下隧道,很安全。那裡最薄的地方也是幾百米厚的岩層,想跑味都沒地方跑。”
“楊總,您去年種的麥子和高粱現在還有嗎?我能看看嗎?”一直沒說話的老師傅這時忽然開口了。
“當然可以!”
楊東昇叫周影找了些剩下的小麥、高粱。
老師傅抓起一把,湊到陽光下看了看,又捏起幾粒嚐了嚐,“好高粱,好多年沒見過這麼好的高粱了!”
“我聽說茅臺用的是一種叫紅纓子的高粱,要不然明年我也種一點那種高粱,如果氣候不合適,我們也可以去黔省買!”
“不用,不用!”老師傅連忙擺手,“南方的糯高粱吸水率好,糊化率高,黏稠度合適,釀出來的酒也香,確實適合釀酒。但是咱們本地產的粳高粱出酒率更高,發酵更充分,也是有自身優勢的。而且我們多年來都是以瓜州本地高粱為原料,摸索出一套釀酒方法,猛然間換一種高粱,我們也不知道怎麼操作。”
楊東昇心說還有這原因,“我就不瞎指揮了,我預計年後各種證照就能下來,你們要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