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赤鐵礦,三氧化二鐵(第3/3頁)
章節報錯
“好礦。”
林嶺東又誠心讚了一句。
用地質錘,在礦石表面輕輕一敲,就破成兩半,硬度很低,根據經驗估計,應該在5.5左右,很好破碎。
礦石當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魚鱗狀的鐵質結晶體,比重也在5.0左右。
“真是好礦。”
林嶺東又讚一句。
鐵,是地球上儲量最高的金屬,也是利用率最高的金屬,平均1.6噸鐵礦石,就能練出1噸的鐵。
利用率極高。
在工業上,礦石的供給其實就那麼兩種。
赤鐵礦和磁鐵礦。
赤鐵礦,簡單來說就是紅色的石頭,主要成份是fe203,三氧化二鐵,碾磨細了,就是一堆紅色的粉末。
顏色越紅,品味越高。
再經燒結,球團,兩種精礦加工,投進高爐就可以鍊鋼了。
其實鍊鐵就是個很簡單的事情,含有鐵的礦石,隨處可見,就茅坑裡也能挖出兩塊鐵礦石來,打碎,扔火裡高溫悶燒就可以了。
礦石的品質,劃重點。
在古代時期,人們無法掌握稀有元素,只能百鍊成鋼,將生鐵拿來反覆捶打,去除雜質,將高碳錘成低碳,形成碳素鋼。
而鋼的質量,主要靠礦石的品質支撐。
湊巧,某批鐵礦石裡,含有適量的釩鈦,適量的鎳鉻,那麼恭喜了,一代名兵,鑄劍大師閃亮登場,削鐵如泥,浸水不鏽,百砍不折,能吹上天。
現在呢?
情況不一樣了,鋼的碳含量,合金新增,已經是一門高度專業的學問,各種化學元素的配比,就跟藥房配藥一樣,劑量精確,相當的專業。
現在對礦石的要求,要求越純越好,越單一越好。
這叫“全鐵”性。
全鐵,必須要50%以上,才算富礦。
26%以下,貧礦。
貧礦也可以鍊鐵,但耗費的焦炭,人工,能源,算下來都不划算,很可惜的是,華國的鐵礦資源雖然多,卻幾乎全是貧礦。
華夏的鐵礦石儲量,位居全球第四。
可品質上,就很惱火了。
富礦,僅佔2.8%,貧礦97.2%,平均中間量不足還33%,低於全球11個百分點。
世界有五大主要成礦區,幾十條主要成礦帶,而華夏的主要成礦帶,集中在青藏高原,很難開採。
蘇丹,處於東非大裂谷成礦帶,連岩石都是赤紅色,這礦石的品味是真高啊。
其實到了蘇丹,不用想其他的,還不用去惦記鉻礦石,就反覆往華國拉礦就能賺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