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三天的流程接待,入住南海酒店,各方會談,林嶺東流暢的應對,當知道他已成規模的碼頭建設,航運隊伍,尤其是班加羅爾的晶片製造廠時,羅主任便動心了,極力邀請他建設矽晶圓廠和晶片工廠,給出了相當大程度的優惠,三年企業稅減半,原材料進口稅全免,出口稅減半。

林嶺東婉拒了:“不瞞你說,在晶片行業來說我也是隻個初學者,也只是起步階段,我本身不懂技術,很依賴外部的技術支援,目前國內的半導體精英人才,要麼在高校任教,要麼就在各大科研機構待著,我總不可能去挖國家的人才吧?”

這算是,很給面子的說法。

他在印度發展晶片,沒什麼顧慮,什麼都不懂也很有信心發展起來。

可華國就不一樣了。

在處理器這一塊兒,還真真的處在起步階段,一個是轉型晚,受到蘇聯工業的影響,國內的各大電子企業,通通都有個統一的名字,諸如燕京電子廠,前身叫做燕京電子管廠,造彩電這些,造點映象管這些,牛逼在行,可搞晶片就難了,跟西方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路子,毫無技術底蘊,國家培養了幾十年的產業,被一夕淘汰,幾十年的老技工看著晶片兩眼一抹黑。

改革的初期,又沒那個經濟實力去做。

從86年開始,七五計劃才大力發展,各大電子管廠紛紛轉型,區區幾年能做出什麼成績?

完全只處在起步階段。

口號到是喊得挺帶勁的,普及5微米,研發3微米,攻關1微米,可根本就辦不到,目前的燕京電子廠,也只處在5微米的階段,只能生產最簡單的邏輯晶片,晶片設計軟體如eda這些根本就不會用,微控制器都兩眼一抹黑,國內的電子產業雖然繁榮,可晶片來源頗為掣肘,全靠著臺島支撐。

華國的製造啥都強。

唯獨晶片產業拉了後腿!

說起來還是很遺憾的,80年代是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時期,晶片技術突飛猛進,港島本來有幾家晶圓廠的,原本可以發展得很好,可關鍵時期被房地產帶跑偏了,各大實業巨頭有錢不搞科技,圈地造樓,在房地產行業大發其財,炒樓炒股,轉向金融產業,就是不搞科技。

臺島和新加坡都靠半導體繁榮,臺島更是成為世界第二的半導體華國強省,可港島這一塊兒,沒趕上產業升級,沒能繼承一家很好的晶片大廠,便遠遠掉隊。

半導體這一塊兒,人才實在太重要了。

像張仲謀這樣的大才者,得一人便可振興一個行業。

很可惜,林嶺東自認不是這樣的人。

在內地搞晶片,林嶺東並不看好。

羅主任微笑著搖頭:“人才嘛,有那個需要可以商量,你需要什麼人才我可以去排程,目前國家正大力發展晶片行業,曰本方面也跟我們緊密合作了,你應該知道首鋼nec的專案吧?”

林嶺東笑了笑,他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對晶片這一塊兒,他不懂技術,球都不懂,連軟體都不會用,可不影響他重生30年,完完整整的經歷過程。

這種大事,他怎麼可能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