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美元脫鉤黃金,金本位成為歷史。

第二個匯率時代又結束了。

缺少了黃金比價,又怎麼來確定匯率呢?

另一種匯率模式出現了。

一籃子加權匯率。

一籃子,就是指多個國家的貨幣綜合起來,裝到一個籃子裡,同時釘住幾種主流貨幣,美元,馬克,英鎊,盧布,曰元,透過綜合性的物價指數,來計算出一個儘量正確的匯率。

就比如漢堡包指數。

一個漢堡,在米國只需要1美元就能買到。

可在華夏,需要8美元才能買到。

那麼匯率就應該在1:8。

可物價都是隨時變動的,貨幣還會受到金融衝擊,需要浮動,隨時調整。

所以,叫做一籃子加權浮動匯率。

目前世界上的主流國家,都採用的這種匯率方式。

就比如華夏。

當然華夏比較特殊了,採用的稍微複雜一些。

全稱: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是不是很有特色?

而米國一方?

又豈會甘心放棄世界銀行?

他雖然經濟倒退,可這20多年當中,依靠世界貿易組織,建立起了一套全新的國際秩序,開展國際分工,推動了成功的經濟全球化,美元雖然貶值了,可依然是世界貨幣。

脫鉤黃金之後,美元需要一個替代品。

來重新鞏固它的主權地位。

很快它就辦到了。

掛鉤石油。

透過一系列的中東戰略,將敗局拉了回來。

反觀蘇聯這邊?

缺乏世界貿易組織這杆大旗,在阿富汗戰爭之後,無法快速的收攏外匯,跌倒了就再難爬起來,連鎖反應,連軍費都供應不上,導致一敗塗地。

林嶺東笑了笑。

說被三大組織拖垮,也的確講得通。

這三大組織,包羅永珍。

要進行國際貿易,所有的遊戲規則全在裡面。

可理由上,也算是清新脫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