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實驗無效。

又經過反覆研究,發現緩激肽只在蛇毒中才能穩定存在,而在人體內的半衰期極短,僅幾分鐘便會完全分解。

因此,席爾瓦的研究團隊猜測……

在蛇毒當中,還可能存在一種穩定緩激肽的物質!

於是,他的團隊開始了漫長的研究。

進展緩慢到令人崩潰。

一轉眼,17年又過去了。

直到1965年,他們才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成功提煉出了這種物質,命名為緩激肽增強因子。

3年的臨床實驗成功了,可問題依然巨大。

用蛇毒來治療高血壓,毒副作用一籮筐。

但這一發現,仍然震驚了世界。

1968年,傳奇醫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時任英格蘭皇家外科學院藥理學教授,約翰·羅伯特·範恩教授,針對這一藥物發起了一項跨國學術會議。

集結了數十位醫學專家,在米國醫藥巨頭施貴寶製藥公司的資助下,開展了ACE抑制劑的研發。

一轉眼,13年又過去了。

直到1981年,總投入高達30億美元,這款名為託卡普利的降壓藥,才得以在米國成功上市。

上市第一年,成為全米國第一款年銷售突破10億美元的藥物。

但它的毒副作用依然很大,緩激肽會停留在肺部,服用者會產生劇烈咳嗽。

之後米國另一醫藥巨頭默沙東,接過了第二棒,解決了毒副作用的難題,於89年全球上市,更名為馬來酸依那普利片。

上市第一年,便成為第二款年銷售突破10億美元的藥物。

研究過程艱苦卓絕。

而最終的合成路徑卻並不複雜。

蛇毒早被替代,乙氧羰基,丙醯胺,苯丙基幾種化學原材料就可以進行製取。

傳到印渡,僅僅一年時間就仿製出來。

美滋滋,跳樓大甩賣。

區區2美金搞定。

運回港島賺個10倍8倍,毫無壓力可言。

然而……

這還不算什麼。

要等到格列衛橫空出世,攻克血癌,天價藥2萬4,印渡藥200塊?

那才是哭都沒地兒哭去。

林嶺東:“看什麼看?藥你也搶著吃?”

楊雲心心念唸的馬來酸:“就看看嘛,反正吃了也不會死人啊。”

林嶺東:“這可說不好,走了走了,抓緊時間,爭取把原料藥一起搞定,早點回去吃大餐。”

……

PS:求月票,求推薦,求投資,下個禮拜上推薦了,所有資料對狗作者都很重要,這書好不好看見仁見智,但絕逼乾貨滿滿,各位大哥千萬別吝嗇,大哥們但凡有一點點喜歡的,請務必多多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