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你糗我?可我聽人講這裡面水好深的?”楊嬋說。

“深什麼深?一口爛泥塘而已,大家在裡面搶食吃,而秘訣就只一個。”

林嶺東豎起一根指頭。

“只要有貨,便能掙錢,只要站在風口,連豬都能飛起來。”

楊嬋還以為是在說她,“好壞啊你,淨來糗我。”

楊雲則不一樣,這王八蛋想錢想到發瘋,此時有兩個子兒,聽得極其用心。

“可我們什麼都不會也,連面料都不認識,真的能做嗎?該賣什麼好呀?”

林嶺東:“隨便,不管你什麼款式,什麼種類,只要你能帶去深圳,就能掙錢,而且掙大錢。”

“點解啊?什麼都能掙?”楊雲傻傻的問。

林嶺東微微一笑,將雙手抄在胸前。

語氣中,也是與有榮焉。

“對,什麼都能掙,就是這麼簡單。”

“這裡是特區,深圳,遍地黃金。”

在這裡,所有原材料進口零關稅,綜合進口稅減半,成品出口稅只象徵性的收個零頭。

減免力度,大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最先是港商瘋掉。

來深投資建廠,16.8%的企業所得稅?全免。

缺材料?

進口稅,全免。

出成品?

出口稅,減半。

進口產品,減半。

還享受特殊行業的各種補貼。

再加上各種手段,搵錢的路子不要太多。

90年代初,港島的平均工資已達到了三四千塊。

一間普通的居民樓,月租能達到兩三千塊。

寸土寸金。

而深圳的人均工資三四百塊。

物價降低十倍。

地皮租賃簡直白送。

港商們紛紛瘋掉。

還有這樣的好事?

這一措施,對港島的電子產業釜底抽薪。

新界,元朗,大浦地區的電子廠紛紛出走,只留下大片大片破敗的廠房。

在華強北,你可以用最低廉的價格買到收音機,錄音機,計算器,電子錶,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電扇,還有電腦……

奪走百億年產值。

其次便是紡織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