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青廬之夜(第2/3頁)
章節報錯
回望兩世, 她與趙翌明裡交鋒,暗裡互助了一輩子, 卻是第一次這般拋去立場, 敞開心扉。
與楊延那雙常年握筆, 溫柔繾綣的手不同, 趙翌的手一如疆場上殺伐, 刀口舔血慣了的將軍勇士,更加堅定有力,掌心和指腹上的層層薄繭摩挲在她的手上,卻是不自主地傳遞至她的心脈裡,好似指尖輕釦琴絃,聲已出,弦已動。
當李綏與趙翌執手轉身時,一直未曾出聲的李氏看著那個俏生生的背影,回想著曾經的一切,好像又回到了從前,回到了送虞娘出嫁的那日。
“阿蠻——”
聽到身後姑母禁不住地低喚,李綏腳步頓了頓, 回首間, 便看到姑母笑著道:“常回來看看。”
話音一落, 李氏便抑制不住地偏頭拿絲帕掩了面。
“好。”
聽到小娘子的話,李氏身子輕微一顫, 卻是再也說不出話來。
“阿耶——”
因著不捨的情意盤旋著, 聽到小娘子明顯喑啞的聲音,李章卻是始終笑著,只靜靜看著面前的小女,適才接過念奴遞上來的喜帕,親手替她搭上。
直在喜帕徹底落下,隔絕視線的那一刻,李綏看到了父親慈愛的笑眸,聽到了那聲安慰。
“阿蠻,未來的路,你們二人好好走,大膽地走——”
話音落下,父女的視線也就此隔斷,轉而看向一旁的趙翌,原本有千言萬語,可在這一刻,李章卻是什麼也說不出來。
“國公放心。”
聽到趙翌再簡單不過的四個字,眼神交匯,李章卻是看到了許多,責任、承諾,亦或是予他的誓言。
這一刻,李章笑著點了點頭,待趙翌默然拱手後,便同身後一行人目送著這一對新人跨過高高的門檻,踏著十里紅毯,走向屬於他們的未來。
聽到身後的哽咽哭聲,李章含淚轉過頭,卻是看到陳氏在繪春的攙扶下苦得難以自抑,禁不住攥住胸口,自然而然間,身旁的李氏伸手握住了陳氏顫抖不已的手,感受到這久違的觸動,陳氏側眸間看到了李章盛滿萬千擔憂的目光,也看到了近前李氏與她的撫慰一笑。
恍然間,好似又回到了過去。
兩人的手彼此交握著,看著漸漸遠去的新人,陳氏終究是頷首回之一笑。
無論矛盾如何,利益如何,至少在這一刻,他們是在一起的。
在趙翌的攜手下,李綏傾身入了精緻而華麗的喜轎,迎親隊伍按著既定的安排,在熱鬧的樂聲中,被眾人簇擁著朝萬年縣館而去。這一路上,自是過五關斬六將般在以楊晉、楊徹、楊昭幾兄弟的“障車”下,拋下了無數的銀錢,直待撿喜錢的人將朱雀大街圍了個水洩不通,才算是了了。
此時夜幕漸漸低垂,長安城也已陸續挑起了燈火,可饒是長安城的燈火一同聚起來,卻也不如接親的隊伍所持的燈火更亮更美,所過之處皆被照得如白晝,就連那路邊的高大花樹都被烘烤的蔫了葉子,燻黑了樹枝。
在萬人的期待中,御陵王趙翌與永寧郡主李綏在帝后和一眾世族朝臣的簇擁下,在裝飾一新的萬年縣館上拜帝后君心,再拜父母恩情,直待夫妻對拜後,在一首《卻扇詩》下卻了紈扇,這才帶著世人的祝福,被送往最終的歸宿,御陵王府。
按著祖宗規矩,新人花燭夜當於青廬相對。
因而於御陵王府的東院裡,早已用華麗而青翠的青布錦緞搭起了高大而敞亮的青廬,待到月上柳梢之時,御陵王府內依舊燈火通明。
聽著堂前龍鳳喜燭的燃燒聲,李綏早已坐在榻上枯等了一陣子,看著一屋子人皆默然矗立,李綏只覺得腹中漸漸空虛起來,聽著外面並沒有什麼聲響,李綏便不再等,招了招手對湊上前的念奴道:“將桌上那盤栗子糕取兩塊來我墊墊。”
聽到此話念奴不由輕笑,聽話地只取了兩塊來,李綏瞧著聊勝於無,便捻了一塊吃了起來,待看到玉奴遞過來的水,這才就著要咽第二塊。
“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