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請求賜婚(第2/2頁)
章節報錯
話音方落,一旁的擷利可汗也笑著道:“阿依從小長在可賀敦身邊,雖是我突厥公主,卻對中原文化甚為好奇,日日裡跟著可賀敦學習中原文化禮儀,雖比不得可賀敦,卻也得了幾分真傳。”
說到這兒,擷利可汗看了看少女嬌羞的面龐,隨即對上座的元成帝稍稍行下一禮道:“為我兩國邦交,先前有可賀敦捨棄故土嫁入我突厥,如今我大可汗也有此心,特叫阿依隨行,願為阿依擇選一位長安兒郎,讓阿依留在長安,以固我突厥與中原永世交好。”
此話一出,殿上頓時譁然,李綏看了眼上座的元成帝似乎甚為意外,而一旁的阿姐也絲毫未曾想到會這般,此刻與她對視間,卻不知是喜是悲。
“陛下,阿依公主嫁於長安,於大周於突厥皆是喜上加喜的事。”
端莊坐於那的彭城長公主似乎沒有聽到眾人的窸窣討論聲般,側首看向元成帝,動作雍容得體道:“自我入突厥,阿依公主便一直陪伴在我身邊,我們既如母女,也如姐妹,便是為著這般情分,我也定要為其選上一位極好的郎君,才算是不辜負大可汗,不辜負突厥百姓。”
說罷,彭城長公主在殿上逡巡間,目光驟然落在尚書令上官稽身上,眸中滿是隨和道:“我雖在突厥,卻也聽聞尚書令家風嚴謹,府內的郎君個個清風霽月,瀟灑磊落,我若未記錯,如今尚書令膝下三郎尚未婚配,不知我可能作得此主,請陛下降下聖旨,為阿依和上官家的三郎君賜婚,成就這一段佳話?”
話音一落,上官稽眸中微詫,座下的三郎上官遠更是意外的瞳孔一震,看了眼身旁的父親,又看了眼上座與他整日打獵遊玩的元成帝,近乎是百思不得其解的模樣。
此事,未免也太倉促意外了些。
寂靜中,李綏看了眼眸光變化,沉默不語的楊崇淵,心下不由回想起來,前世裡彭城長公主入京,似乎確是聽聞有一位公主隨行,但後來行至突厥與大周的邊界,即將入關之時卻是忽然染了急病,說是水土不服,卻是兇猛至極,最終那位公主還是返回了突厥,再也未來長安。
而今,眼前的一切都變了。
這位尊貴的公主不僅來了,還要與上官氏結親,這無疑是給了上官氏一個極大的助力,楊崇淵怎會坐視未管?
忽然間,一個想法自腦海裡蹦了出來。
李綏看著對面正緩緩起身打算答話的上官稽,似乎已然明白了。
前世裡,此時的她早已與楊延定親,在李家的依仗下,這世子之位便算是定了。而重來這一世,因著她與楊延漸行漸遠,楊晉在這奪位之中便越發處於上游,所以此前楊崇淵才會將所有重心皆放在楊晉身上,費盡心機為其攢足人心與資本。
如今再想元成帝對其封侯,又為其母賜下誥命,這樁樁件件無不是順著楊崇淵的心,從而挑動楊崇淵、曹氏與姑母李氏之間的爭鬥。
如今李綏覺得,前世裡突厥公主患疾,其中只怕少不得是楊崇淵察覺出了什麼,動了些許手腳。
而今楊崇淵忙於與姑母鬥法,一時失了先機,所以才眼睜睜看著這個突厥公主入了長安。
看來,元成帝與上官氏的確打著漁翁得利的心思,將楊崇淵算計了個明明白白。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能為中原與突厥世代太平計,乃是犬子之福,臣皆聽從陛下旨意。”
看著眼前弓著身子,恭敬有禮的上官稽,四下都寂靜極了,李綏默然打量著眼前這位在朝中被冠以謙和有禮,德高望重之名的尚書令,不由想到,前世擷利可汗返回突厥攛掇進犯長安後,正當戰火膠著時,上官稽便趁著楊崇淵前往京郊點兵之機,以清君側之名驟然發動政變,打算殺了楊崇淵,徹底剿除楊、李兩家。
如此巧合之事,若非沒有上官稽的謀劃,只怕是說不通的。
那,便足以證明——
眼前的上官稽,已然與突厥有了勾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