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我們的地球,還能撐多久?(第2/3頁)
章節報錯
如果說夏天五點起床不算困難的話,那現在冬天五點起床,加上這裡是北方,那可凍死個人啊!
“陳哥呢?”
張明宇指的陳大林。
“大林他去替我辦點事……”
沈老正說著,陳大林拿著一份報紙已經走了過來。
沈老笑道:“說曹操,曹操就到。”
陳大林走過來將報紙遞給沈老,一臉沉重的說道:“沈老,寒潮來襲,極端天氣出現,全球變暖越來越嚴重了。”
關於環境問題,這一直都是人類心頭的一塊大石頭,壓的人類喘不過氣。
沈老聞言展開報紙。
報紙頭版頭條:
華夏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針對此次強寒潮事件及影響的評估報告出爐,其中提到,此次寒潮事件具有降溫幅度大、雨雪範圍廣、極端性強等特點,有101萬平方公里國土降溫超16℃,綜合強度指數位居歷史第四位。
寒潮!
暴雪!
極寒!
——三個加粗加大的字型,凡是看到報紙的人第一眼就會看到這三個詞。
雖然近些年各個國家都在致力於環保,但是效果甚微,已經遠遠回不到曾經那個無汙染的年代。
地球這邊,中土經歷著特大暴雨;
地球那邊,極端熱浪正席捲米國西海岸。
不只是這些地區,全球各地的天氣好像都“失控”了。
根據緊急災難資料庫EMDAT統計,洪水、風暴、乾旱、極端溫度、野火等極端天氣災難明顯增多,幾乎每天都有極端天氣發生。
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究竟是為什麼?
我們的地球,還能撐多久?
根據評估報告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上升2℃,會導致全球氣候惡劣,極端天氣加劇。
可以說,溫度再提高2℃,是人類適合生存的極限。
只不過,將氣溫控制在2℃沒那麼容易。想完成這個目標,需要全球在2055~2070年間實現零碳排放。
從2008年以來,華夏就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排放體。
2019年,華夏排放了102億噸二氧化碳,佔全球排放總量近28%。
想要實現零碳排放,華夏有一場硬仗要打。
如今,極端天氣已經不再是“百年一遇”。
去年一年,全球共發生559起自然災害,超過3億人受到傷害。
新聞一條條資訊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