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晉時代的選任官員之法,因無統一嚴格的標準可循,以致顯要官職盡被門閥世族壟斷。南北朝時,豪門勢衰,寒門庶族政治勢力逐漸興起。

之後便開始誕生科舉制度,中國科舉制起於隋朝大業元年(605年),終於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歷時1300多年。

經過唐宋時期的一系列傳承及改進,科舉制發生了重大改變,從隋朝科舉制的興起至清末科舉制度的取消,科舉制的考試內容和錄取方式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但是始終離不開以分科考試形式錄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明中葉以後,又要求闡發經義的文章採用八股文的形式。於是,經義考試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嚴格的要求。

科普到此結束,回過神來。

見賈代儒有些落寞,賈環只得出言安慰道:“先生不必如此誇讚,環當不得先生誇讚。”

聞言,賈代儒擺擺手,笑道:“老夫活了這麼大年紀,也看開了,如今家族後輩之中,能有環哥兒這樣的後起之秀,老夫幸得教之,也算人生一大幸事矣。”

常言道:父母雙親健在,兄弟無故,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此乃人生三大幸事。

賈代儒有此感慨,實在是震驚於賈環已經可以通背《四書》《五經》,且短短一個月時間,就掌握了《四書》的精髓。

見賈環一副洗耳聆聽的樣子,賈代儒笑了笑,繼續說道:“我朝科舉取仕,沿用了前朝科舉制度,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後四部分是文章議論的中心,各有兩股對偶文字,共八股,故名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也稱制義、制藝、時文、八比文。

八股文章就四書五經取題,內容必須用古人的語氣,絕對不允許自由發揮,而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高低等也都要相對成文,字數也有限制。

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

後四個部分每部分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起來共八股。舊時科舉,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氣說話,四副對子平仄對仗,不能用風花雪月的典故褻瀆聖人,每篇文章包括從起股到束股四個部分。

其所論內容,都要根據宋代朱熹《四書集註》等書“代聖人立說”。參閱《明史•選舉志二》,示例:清•阮元《四書文話》、梁章鉅《制義叢話》。

《儒林外史》第一回:“此一條之後,便是禮部議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經》《四書》八股文。”

賈代儒一一講解之後,賈環也對本朝的科舉制度有了一個大體的理解,總的來說,對於八股文,只要賈環肯專研用功,基本上考個舉人之類的不是問題。

一來他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二來以賈家如今的地位,找到一個名師指點不成問題。

“多謝先生講解,環深受益,先生不辭勞苦,要注意修養身體,晚間我派趙國基給先生送些補品過去,還望先生不要推辭。”賈環道。

賈代儒心頭一喜,上一次他不過受賈環所託,去給賈政說了幾句話,便得到了十兩銀子的辛苦費,心裡想著這次怎麼也有十兩銀子才對。

也是因為上次的十兩銀子,讓賈代儒不得不認真教授賈環知識,畢竟,一年在賈家族學,他不過能夠得到四十兩銀子的進項而已。

“環哥兒有心了,今日就到這裡,下午我有一老友來訪,東西送來時老夫應該在家。”

說罷,賈代儒直接揹著手慢慢走回家去。

看著賈代儒離去的背影,賈環微微搖了搖頭,這老頭挺有意思的,至少是銀子開路便可以搞定的。

也多虧了他,不然趙國基的賣身契賈環還弄不到手。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古人誠不欺我也。”

收拾好東西,賈環便準備去榮國府後街吃些東西,忽而一個身影調到他面前,行禮道:“見過環三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