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有外人在,所以孝康帝和忠順王都比較隨意,行的是家禮。

“朕有意讓賈環入戶部,此前也未曾與你商議,不知道你是什麼想法?”孝康帝直言道。

聞言,忠順王並未直接回答,反而思索片刻後,這才說道:“按照祖宗規矩,新科狀元應該入翰林院潛修,作為儲相。

不過,依著臣弟的意思,也覺得賈環此人入戶部更能夠發揮他的才能。

此人這麼多年來,每年都為皇兄的內庫提供了上百萬兩銀子,實在是讓臣弟驚訝異常。

更為難得的是,賈環此子年紀尚小,以後的前途不可限量,若是能夠提前進入戶部理事,將來必然能夠更好地為朝廷效力。”

因為忠順王管著禮部和兵部,雖然不是以尚書身份在朝廷做事兒,但所有人都清楚,禮部和兵部的尚書,侍郎等人,都是忠順王親自選拔的,不僅如此,孝康帝都是大筆一揮,直接同意的。

如今雖然說的是戶部的事情,但孝康帝還是比較信任忠順王,這才將他叫來參謀參謀。

“朕也是這個意思,所以請你來也是想問問你的意見。

不過你既然同意,那朕就直接下旨讓賈環入戶部了。

只不過,朕有些猶豫,不知道該給賈環什麼樣的官職,他如今雖然辭官回家守孝,可辭官之前剛剛被朕封為翰林院修撰,只是從六品,貿然提拔,恐朝中會有異議。”孝康帝點點頭,又將自己的擔心說了出來。

聞言,忠順王沉思片刻,隨即問道:“不知皇兄準備讓其擔任何職?”

“戶部有尚書一名,左右侍郎各一名,其下便是郎中數名,以及主事多名。

如今戶部尚書年邁,之後接任的必然是戶部左侍郎張繼忠,等張繼忠擔任戶部尚書之後,右侍郎何志高便會成為左侍郎。

朕雖然有意將賈環提拔為右侍郎,但是又覺太過了,可若只是郎中或者主事,卻又沒辦法整治戶部。”孝康帝直言。

忠順王點點頭,雖然他知道孝康帝有意提拔賈環,可不管怎麼說,讓一個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一下子提拔為正三品的右侍郎,實在太過了。

思忖片刻,他便開口道:“皇兄有所為難,臣弟明白。

但右侍郎品級太高,確實不合適,一旦真將他提拔到這個位置上,恐會引發朝野非議。

依著臣弟的意思,戶部郎中正合適,正六品的官職,只比他之前的從六品翰林院修撰高半級,再加上我朝本就有辭官歸來升半級的常例,再合適不過了。”

說到這兒,沒等孝康帝皺眉,忠順王就笑著繼續說道:“皇兄的意思,不過是怕賈環官職太低,沒辦法處理戶部的事情罷了,既如此,何不在警告一番?”

“警告?”

孝康帝有些疑惑,警告誰?

“正是,皇兄應該瞭解,張繼忠和何志高二人,都是父皇在位時期提拔起來的,如今父皇久居龍首原,根本就不會再理會朝中之事。

而張繼忠與何志高二人不是蠢蛋,自然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如今皇兄已然掌握朝政大權,父皇也不會再貿然插手政務,皇兄還怕警告二人之後,他們能夠翻起什麼浪花來嗎?”

忠順王侃侃而談,彷彿一切胸有成竹般,不過,孝康帝聽完之後,眉頭緊緊皺起,隨即又搖了搖頭說道:“此舉不妥,不管怎麼說,張繼忠與何志高二人都是兩朝元老了,貿然警告,恐生變故。

罷了,戶部郎中就戶部郎中吧,朕雖有心提拔賈環,但其中牽扯過大,何況,揠苗助長的道理朕也不是不明白。”

“哈哈哈,皇兄英明,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道理,看來皇兄已經深得其中三味了!”

突然間,忠順王哈哈大笑起來,看樣子非常高興。

見他這般,孝康帝哪裡還不明白,他這兄弟竟然在這裡等著他呢,不過他非但沒有生氣,反而笑了笑說道:“你啊你,還是和以前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