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個最簡單的,特斯拉整個就是一個組裝廠,是由松下的電池+臺灣的電機+特斯拉自己的電控裝置+馬六的底盤+自己的外殼做成的。

天天吹人家電池技術有多好,但很多人怕是不知道人家壓根就沒有電池技術。

而且就算是松下也完全比不過byd,畢竟當年byd就流傳出這麼一句話。

“世界上最安全的電池就是我們比亞迪的。”可見底氣是多足。

特斯拉唯一拿的出手的也就它的電控技術跟輔助裝置了,但就算是這塊最近也是問題不斷。

剎車失靈的情況屢見不鮮,就這還天天有人吹。

王晨這一次選擇用eseed gt這款概念超跑作為晶體電池的宣傳也是想著幫byd一下,或者說幫國產車企一波。

要說國產汽車為什麼起不來,高階領域一直進不去,王晨覺得這也和國內大環境發展太慢有關。

這個太慢是和國外汽車領域比。

在歐美地區早在上個世紀就形成了非常鮮明的汽車文化,而國內一直到現在這一塊依舊比較空白。

再加上之前上頭窮,大家都喜歡國外貨,所以也就導致在傳統汽車領域國產品牌一直沒能做大做強。

是技術原因?其實並不是,他們缺的是自家國人的認同感。

所謂的高階汽車,比如牛和馬,又或者馬丁,賓利,三叉戟這些,透過這麼多年的發酵宣傳早就已經穩住了陣腳。

再加上最開始國產汽車由於技術實力不夠出了不少的問題,所以在很多國人眼裡國產車企依舊還是那個只能做低端的二三流牌子。

沒有國人的認可,就算設計出了高階車型也沒有售賣的空間,沒有品牌的認同感就無法在市場立足。

這才是國產車企一直沒有進軍高階領域的重要原因。

但現在機會來了,傳統汽車的優勢是集中在傳統能源上的,他們的情懷品牌價值大都和傳統掛鉤。

一旦離開了這個圈子,那大家就是在同一起跑線上。

就好比現在大熱的新能源概念,在這個電能勢必取代石油的時代,他們雖然還有優勢但並不算誇張。

別看國產車企一直沒能在品牌上做大,但這麼多年下來賺的錢也不少,投入研發的資金也是一個比一個誇張。

幾乎每一個國產車企都有自己獨門獨到的技術,而他們缺的就是這麼一個機會。

在這個大家都還不熟悉的時代,取代他們,佔領市場,進軍高階乃至超跑領域估計是不少國產汽車製造人的心願。

王晨也很樂意看到這個景象,所以這才打算透過byd的這款概念跑車一舉將市場攪亂。

說不定要不了多久,連五菱宏光都能開始賣百萬級的豪車,那場面怕是相當的有趣。

國產不比外廠差,缺的就是個機會罷了。

這麼多年下來,無數個所謂的國外奢侈品紛紛退掉了早日的光圈。

連蘋果都開始降價走親民路線了,號稱電動豪車的特斯拉也準備推出十萬元低檔車,這已經相當能說明問題。

既然有些事情已經成了定局,那王晨也不介意親手再添把火進去,讓風暴來的更猛烈一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