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就你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也就是昨天晚上,王晨在B站看電影的時候突然受到了一點啟發。
自己當時看的是鋼鐵俠3,除了裡面炫酷的機甲技術以外王晨更是對電影中屎大顆的互動系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也就是那套用在實驗室的虛擬成像裝置。
王晨覺的或許自己可以嘗試研究一下這玩意。
畢竟比起機甲來說,這東西的關聯技術並不算太多,最重要的還是集中在材料以及演算法上。
如何在空中呈現穩定的影象,並能夠準確的識別人體手勢是這項技術的關鍵。
有了方向,王晨連電影都沒顧得看完直接就從金手指裡面搜尋了一下有關這方面的資料。
還別說真挺多,虛擬成像技術算是典型的近未來黑科技,也就是以地球現有科技能夠在幾十年內有望突破的技術。
這東西屬於3D技術的一種,是指利用干涉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影象。
最直觀的說法就是人造海市蜃樓。
王晨瞭解了一下,1947年,英國匈牙利裔物理學家丹尼斯·蓋伯發明了全息投影術,他也因此獲得了197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全息投影的發明是蓋伯在英國BTH公司研究增強電子顯微鏡效能手段時的偶然發現的。
這項技術從發明開始就一直應用於電子顯微技術中,在這個領域中被稱為電子全息投影技術。
但由於光波的相干性與大強度光源等問題的限制,全息投影技術一直到1960年鐳射的發明才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不過就算是現在發展了這麼多年,全息投影技術依舊只能算是個概念技術。
雖然已經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商用,但限制很大不說其成像效果也並不穩定。
目前主流的無非就是鐳射束投射實體的3D影像,360度全息顯示屏技術或者邊緣消隱技術。
我們在春晚、演唱會、舞臺上看到的“全息”技術基本就是邊緣消隱技術,將畫面投射到「全息」膜上或者反射到「全息」膜上,再利用暗場來隱藏起全息膜,從而形成影象懸浮在空中的效果。
而王晨要折騰肯定不會是在這些過度產品上浪費時間,真正的投影技術不管如何發展最終都會回到空氣投影這一條路上來。
將所需要表達的影象直接投射到空中形成立體的3D影象,並配合互動系統就能形成電影中大家所看見的那種場景。
要按照正常的研究發展,可能還有個四五十年這方面才能有突破性的進展,不過誰叫王晨是個掛壁。
在王晨的圖書館中就有不下十種技術方案,而且其中一半的技術以現在地球的科技水平都能滿足。
再仔細瞭解了一番後,王晨決定自己接下來要研究的就是這玩意了。
來錢快,沒對手,相對獨立,開發週期短,說實話王晨還真找不到拒絕的理由。
這東西一旦面世那以後自己就基本不會缺錢用了,光是全球廣告市場就足以把自己喂得白白胖胖走路打晃
嗯,就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