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清丈土地(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瞻基提筆給於謙寫回信,寫了幾個開頭都不滿意,於是吩咐範安將學生們召集過來,將於謙的奏疏讓他們傳看。
等到學生們都看完了奏疏之後,朱瞻基問道:“諸位對於謙的奏疏有何感想?”
“陛下!這貪腐不再官員學了什麼,而在於自己內心有沒有貪婪之心,若是心中貪婪,學什麼學問都擋不住人的貪婪之心。”一個學生舉手說道。
“人性本貪,見了好東西都想據為己有,小時候爭奪玩具,長大了酒色財氣,誰都想要最好的!最關鍵的是如何控制人內心的貪慾,比如說鄰居家比自家有錢,我只能眼紅,卻不敢據為己有。
這是因為有道德與律法的約束,讓人不敢有非分之想。學生覺得健全律法才能杜絕這種貪腐。”另一個學生說道。
“你的意思是說大明朝沒有律法約束,他們不知道貪腐是犯了王法嗎?”一名學生反駁道。
學生們紛紛議論,每個人都表達出了自己的觀點,大概的總結就是如何剋制人心的貪婪,如何制定更加合理的律法。
朱瞻基看向一直沒有說話的李昊問道:“李昊今天怎麼沒有發表意見?”
“陛下!學生還沒想好!”
“看來你是有了什麼不同想法?”
“不同想法學生倒是不敢自大,可是學生再想,大明不是沒有律法,《皇明大誥》、《大明律》哪一部都有明確的規定貪腐是大罪,可是這些官員為何明知這是犯法,卻還敢如此肆無忌憚的貪腐,這是為什麼?”
“你覺得這是為什麼?”朱瞻基忽然覺得這個學生有點兒意思了,若是這種懷疑的態度一直保持下去,說不定還真讓他成就一番事業。
“學生還想不明白,不敢說!”
“好!朕給你想的機會,等你想明白了再跟朕講!”
“學生謝陛下體諒!”
朱瞻基擺擺手道:“無妨,正好你們都在,你們跟在朕的身邊時日也不短了,那麼你們跟朕說一說,這些時日都學到了什麼?”
“學生跟著陛下學到很多東西,隨著學到的東西越多,學生的疑惑就越多。覺得現在的稅收制度很不合理,損有餘而補不足乃是天道,而我大明的稅收卻是損不足而補有餘。長此以往就會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天下早晚都會因為貧富差距太大導致天下分崩離析。”李昊這回第一個起來發言。
“學生贊同李生之言,我大明的稅收制度亟需改變。只有稅收能夠成為大明調節貧富的秤桿,保證社會公平有序進行,才能建立萬世之功業。”
學生在朱瞻基的引導之下,越來越明白這大明的稅收制度有很大的問題,如果不改變稅收徵收辦法,也許用不了多久,天下將無稅可徵!
“你們光想著改變稅制,可是你們就沒有人去想,無論什麼制度,都需要人來執行,想要改變稅制,首先要有合格的執行人!”
“陛下!我等受陛下教誨,自當為陛下效力,這改變稅制之事,我等責無旁貸!”
“你們可要想好了,這新政可是在士紳大戶的嘴裡掏食,一不留神不但新政前功盡棄,就連你們自己也會成為新政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