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反應一如既往的緩慢,留守京城的內閣首輔楊士奇接到奏報之後,內心無比的糾結。蝗災這種災情幾乎隔幾年就會發生一次,規模有大有小,輕則減產,重則顆粒無收。

朝廷歷來的應對之策就是災區免去稅賦,可是百姓光是一個免去田稅就能活下去嗎?

這種災年往往是士紳大戶的狂歡之年,他們仗著自己手中有餘糧,用很小的代價就能併購大量的土地。

然後再在家門口支個粥攤,向災民施捨點兒米粥,保證災民不會餓死,博得一個樂善好施的好名聲。

士紳永遠是先兼併完土地然後才開始施粥,施粥目的可不是什麼好心,而是要把這些災民綁在土地上,兼併完的土地也要有人耕種才行。

皇帝已經在災區實施採購救災的辦法,鼓勵百姓大力捕捉蝗蟲好幾天過去了,朝廷的令旨才姍姍來遲。

令旨的大概意思就是地方官府積極組織百姓自救,儘可能的保留一點莊稼不被蝗蟲吃完,至於朝廷實際上舉措一點兒都沒有。

楊士奇也想撥款救災,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朝廷沒錢,還等著夏糧下來應急。

怎麼這天下就在他們這些人的治理下變成了這個樣子,原本還有些收斂計程車紳在天子的故意放縱之下,張開了饕餮之口,鯨吞蠶食,短短几年工夫就讓原本還有盈餘的賦稅變得入不敷出。

現在就是想讓皇帝背鍋都不可能,皇帝陛下根本就沒有花田稅一文錢,當今真是個斂財的高手,不愧為商賈皇帝的稱號。

偏偏皇帝斂財卻不傷地方根本,百姓反倒是因為皇帝的新政得到了好處,唯一受損的恐怕就是不能在用各種手段盤剝百姓計程車紳了吧!

如今內閣已經知道了皇帝在京畿蝗災之地所做的事情,皇帝竟然有如此大的魄力,為了鼓勵百姓捕蝗,甘願動用內帑收購蝗蟲。

這玩意收到手能有什麼用,無非就是以利誘之,讓百姓積極投入到滅蝗之中。

而西邊的房山已經開始動員養鴨百姓,趕鴨入田以鴨捕蝗,以房山養鴨的規模,或許這蝗災還真就讓皇帝給壓下去呢!

可以想象的到,災情結束後京畿之地的民心一定全部跑到皇帝那邊了,不得不說皇帝在災情面前表現出了一位仁君應有的素質。

楊士奇在這一刻對自己以往的堅持產生了動搖,難道儒家一直所堅持的都是錯的嗎?

為什麼皇帝看似害民的政策,怎麼就能夠讓百姓更加的富裕。士紳的利益受損並不是皇帝在刻意打壓士紳,而是士紳競爭不過皇帝。

士紳放高利貸,皇帝就開銀行為百姓提供低息貸款,士紳兼併土地,想將百姓綁在土地受士紳的擺佈,皇帝就大力招收流民,給出了優厚的條件,除了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還有一些還沒有到絕境的百姓,也選擇了在皇帝陛下的號召下出海移民。

在爭奪百姓方面,士紳依舊不能佔據上風,也就南方之地百姓生活比北方富足一些,而且離得中樞有些遠,皇帝的影響力還沒有能力輻射到那裡,百姓還在士紳的控制當中。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