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第2/2頁)
章節報錯
“季重!你是擔心有人說朕干政嗎?”朱瞻基怒道。
唐三任搖搖頭道:“太上皇!臣不是擔心你干政,而是知道你去找了皇帝也沒用,就連臣也認為陛下是杞人憂天。”
“唐季重!你怎麼會這麼認為,你難道沒有發現這兩年京城的天空越來越灰暗嗎?天津比京城更加的嚴重,難道要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才後悔莫及嗎?”
“陛下!您只看到了京城、天津、上海這樣的工業城市的汙染,您卻沒有看到離開這些城市不超過二百里,就是山清水秀的地方。
後世子孫比我們聰明,他們自然會想到辦法治理這些汙染問題,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是為子孫後代積累更多的財富。
就算是萬一後世子孫不爭氣也能多撐些年,等到下一個如陛下這般雄才偉略的大帝出現,只有我大明足夠強大,才能永遠屹立於世界的最高處。”
朱瞻基沒想到唐三任竟然會這樣理解自己的環境保護思想,嘆了口氣說道:“季重啊!不是朕不合時宜要對著大勢唱反調,而是想在這個滾滾大勢上澆上一瓢冷水,讓世人在一門心思奔向財富的同時,也能有一股清醒的聲音提醒社會。”
“陛下的想法是好的,可是在大明高速發展的現在卻是有些不合時宜,汙染問題從我們開始發展工業,就一直伴隨著我們。
毛紡廠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百姓對於水源的汙染有著切膚之痛,對於保護水源也一直不遺餘力。
可是空氣汙染對於百姓來說卻有些遙遠,天藍一點兒,還是灰一點兒都不影響老百姓吃飯,若是因為陛下的反對,讓一些燃煤大戶停止生產,失去工作機會的百姓第一個起來反對您。
對於他們來說,工作機會比什麼空氣汙染更加重要,陛下您現在做這些有些出力不討好啊!”
“朕明白!朕做這些沒想著讓百姓理解,朕現在不是當政者,說出的話,做出的事都只代表朕自己,所提的也不過是建議。
朕就希望朕的這些提議能夠讓社會警醒,讓那些在工業發展中得到好處的人們,不敢肆無忌憚地破壞環境。
現在破壞起來容易,以後想要恢復生態付出的代價將是現在的十倍百倍。”
唐三任還是不理解朱瞻基對於環境的急迫感,這就是兩個人的認知差距,朱瞻基非常清楚環境的破壞有時候是不可修復的。
想著後世為了追趕世界上的發達國家水平,不得已採用的粗放式發展模式,造成的環境惡化,甚至一些生態已經無法修復。
後世是因為沒有辦法,為了能夠屹立在世界的一級,不得已做出的犧牲,用一代人的犧牲換取數代人的幸福。
而大明如今已經是已知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完全沒有必要這麼急功近利的發展。可是沒有人理解朱瞻基的痛苦,他甚至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感。
就連最親密的老朋友唐三任在這個問題上都不贊成他的想法,一直在勸說朱瞻基不要給國家添亂,咱們都老了,也已經退休了,那就做一個安心享福,享受天倫之樂的老人家多好。
朱瞻基的內心是矛盾的,他也知道自己的言論必定會給朝廷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這種矛盾的心理讓朱瞻基的晚年生活過得非常痛苦。
一方面他能夠感受到大明百姓從心底裡發出的對自己的愛戴,無論他走到哪裡,都能享受到百姓對他的歡呼聲。
即使他宣傳的環境保護理念大家都不贊同,也沒有人對他惡語相向,只是對他採取敷衍的辦法消極對待。
甚至大多數人傾向於太上皇可能是歲數大了,有點兒老糊塗了,大家不要跟太上皇一般見識,凡事都讓著一點兒太上皇,讓太上皇的晚年能夠美滿的度過。
朱瞻基被老百姓的這種言論弄得哭笑不得,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自己成了整個大明一起鬨著的老小孩兒了。
對於朱瞻基的不滿,皇帝夫妻也是百般勸慰,隔三差五就帶著孩子來南海子與他團聚。變著法兒的逗他開心,這讓朱瞻基甚至有些懷疑是不是自己真的錯了,真的老糊塗了。
好在社會的發展並沒有因為朱瞻基的環保理念受到打擊,工業的大發展催生了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每一項技術的誕生都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
世界也是這樣,當大明一騎絕塵的發展起來,原本處於大航海萌芽期的西方,被大明按在了原地,只能在極西之地那一小片地方爭鬥,同時跨過地中海將手伸向了崑崙州。
未來的幾百年裡,這些國家如同鬣狗一般在崑崙州爭奪廝殺,任何有想從崑崙州東海岸向東發展的想法,都被大明無情地打了回去。
大明的原則是,除了南平州與新明島,崑崙州的其他地方你們隨便佔,就是別想著向東染指。也別想著向西染指。
欽察汗國在與大明一戰失敗之後,不可逆轉的衰落下來,儘管大明的引進年輕女人的計劃為欽察汗國提供不少的經濟援助,還是不能挽救欽察汗國的衰亡。
在欽察汗國的屍體上站起來一個更加強大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名字叫做莫斯科公國,莫斯科公國解脫身上枷鎖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欽察汗國展開了瘋狂的報復。
在報復的過程中,擴大了自己的領土,同時又向東對瓦剌展開了軍事試探,結果被大明與瓦剌聯軍迎頭痛擊。
向東擴張受挫的莫斯科公國掉頭就開始了向北、向西、向南開始了幾百年漫長的擴張。
這一切都與宣德大帝沒有了任何關係,朱瞻基在景泰二十年走到了人生的盡頭,彌留之際的朱瞻基對著圍繞在他病床兒女留下遺囑:“朕少年跟隨太宗文皇帝南征北戰,洪熙元年仁宗皇帝駕崩,朕臨危受命登上皇位。
朕勵精圖治,銳意進取,發展工業,將大明的國力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然而朕到了晚年卻後悔將推進工業發展。
朕的一生大半的時間都在努力推進工業發展,晚年卻在呼籲剋制工業發展。不管你們是否理解,朕都必須要這麼做。
不管我朱家未來是否還在皇位之上,都是華夏子民,無論任何情況都不得背叛自己的祖國。”
——全書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