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大陸上生活著與我大明長相差不多的土著人,陛下說這些土著其實殷商後裔,在與西周爭鬥中失敗,順著遼東半島,一直向東北走到一片冰天雪地之中,然後在最寒冷的冬天,跨過海峽來到了那片大陸上。

既然是殷商後裔,那就是我華夏苗裔,我大明有義務到哪裡教化我華夏的百姓,這是大明做為一個大國的責任。”

金英睜大了眼睛,自己在皇帝身邊那麼多年,怎麼就沒有聽過這個訊息呢?他絲毫沒有懷疑皇帝所說之話的真實性,這麼多年皇帝還沒有說過一句虛言。

“當真是這樣嗎?”

“千真萬確,控制倭國就是這個計劃的第一步,以前是朝廷內部的事物太多,騰不出手來執行這個計劃,現在國內的事情已經理得差不多了,陛下決定正式實施這個計劃。

而啟動這項計劃的資金就從倭國的賠款中支出,陛下計劃的是這筆賠款讓倭國三十年還清。含上利息每年要向我大明支付五百萬兩銀幣,三十年倭國光是利息就要支付大明五千萬兩。”

“陛下聖明,如此大事竟然能夠用這麼巧妙的辦法解決,大明有如此聖君,何愁不興!”

“陛下之深謀遠慮根本不是你我這凡夫俗子所能參透,如果陛下不把這件事告訴晚輩,晚輩就是想破腦袋也想不到攻打倭國只是所有計劃中的一環。

在向東開拓的時候,大明需要藉助倭國的人力,這也是陛下不想將倭國打殘的原因之一。”

“咱家明白了,老弟咱家真是羨慕你啊,如此名垂青史的大事落到了你的頭上,咱家真想跟陛下申請給你當個副手,去完成這波瀾壯闊的大事。”

“前輩,您羨慕什麼啊,聽陛下說東邊的那片大陸要比大明大好多倍,咱家一個人,一個東洋艦隊哪裡能照顧的過來,未來把倭國納入大明體系之後,本土艦隊的戰線就會向外推進到倭國以東,南洋以南。

本土艦隊除了一些治安力量,主要艦隊也會前移吧?”

“老弟此言在理,只要控制了倭國,大明在東方几乎就找不到敵人,西方有西洋艦隊,本土艦隊可不就閒下來了,這個時候艦隊前移就成了必然,不然這麼大一支海軍,閒在家裡那可是巨大的浪費。

要知道海軍一年的軍費可都是自己掙回來的,總是在家裡閒著可掙不回來軍費,我看陛下不但會整合朝鮮和倭國,估計還會將南洋的那些親藩也整合起來,大家一起去東邊大陸發財。

陛下肯定不會用強迫的方式,誰若是看不清形勢,到時候陛下肯定將他們撂下,讓他們眼睜睜的看著別人發財。”

“這是肯定的,陛下雖然是仁主,但是也不是沒有脾氣的老好人,就看這些親藩誰能夠把握住這一次的機會了。”

“別人咱家不敢保證,漢王絕對會跟隨陛下的腳步,漢王現在對陛下那是心服口服,當初他那麼對陛下,陛下都能以誠相待,把他分封到南洋,如今南洋漢王國可是最富裕的國家。

若是單論國民百姓的富裕程度,漢王國的百姓比大明百姓富裕多了,可是漢王國越是強大,漢王就越是謙虛謹慎,這兩年已經不止一次向陛下請旨,希望能將漢王的爵位傳給世子,自己回京城養老。

陛下也在猶豫,到底要不要讓漢王回來,回來又要怎麼安置,爵位肯定是不能再給了,錢財漢王可不缺,漢王國如今一年的歲入二百多萬兩,人口卻只有一百多萬。

這收入合到每個百姓身上足有二兩,這樣的財政收入讓漢王國除了養了一支五萬人的陸軍之外,還養了一支一萬人規模的海軍。

而且漢王國的海軍船隻都是自己國家建造,可以說漢王國除了大明之外,可以吊打其他任何藩王。

這樣一支軍事力量,在南洋就是一家獨大的存在,再聯合上北邊的趙王國,兩家能夠湊出十萬大軍,不過趙王國這兩年在南洋的名聲不好,整天在南洋抓土著做奴隸種植甘蔗,大明所消耗的糖有一半都是趙王國產的。”

王瑾對南洋的事不是太熟悉,這些事還是第一次聽說,他驚訝地問道:“南洋諸藩都這麼強大了嗎?”

“那要看跟誰比,南洋諸藩的兵力再多,武器裝備這塊卻在大明的手裡攥著呢,如今南洋各個藩國手中最先進的火繩槍都是大明生產的,他們每年光是採購武器這一塊基本上就能把歲入消耗掉大半。

這火繩槍與大明使用的燧發槍相比那差距不是一點兒半點兒的大,拿著火繩槍的親藩國軍隊對上大明軍隊,那就是在找虐。

參與大明閱兵瞭解過大明軍隊戰力的親藩各國,沒有人敢於興起反抗大明的念頭,至於以後會不會有這種問題出現,那就不是我們能夠考慮的。

相信後人比我們這代人更加聰明,更加明白大明宗主對他們的意義所在。也許未來這些親藩國最後都會成為大明的一個省,這也不是不可能。

就算退一萬步講,大明被這些崛起的親藩打敗,大明還是太祖的大明,頂多就是又一次靖難而已。”

“親藩沒有問題,可是那些分封出去的勳貴呢,他們要是起了反心呢?”

“他們呀更沒戲,你也不看看皇帝陛下將他們分封到什麼地方,除了英國公張家,成國公朱家,黔國公沐家,這三家的封地與大明相連,其他的那些勳貴,陛下全給丟到了南邊的一個大島上。

只要我大明嚴格控制造船技術,這些勳貴就算經過爭鬥統一了那個大島,他們也離不開那座大島。想要有所發展,就必須要仰大明之鼻息。

至於與大明相連的那幾家,西南的沐氏因為麓川之役犯了錯誤,已經被陛下剝奪了護衛,成了光桿,徒有其名。

英國公與成國公當年因為爭奪封地,到現在都在互相敵視,若不是朝廷壓著,說不定早就打起來了,你真以為他們的矛盾是無意間形成的嗎?”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