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領之下有侍所、問注所,政所等機構,而以侍所最為重要,侍所的首長稱‘所司’,由山名、一色、京極、赤松四氏擔任,謂之‘四職’,負責御家人的統治與行政訴訟。

‘問注所’的首長稱‘執事’,此機構除保管幕府的記錄、檔案外,也負責文書的誤謬、偽證以及證件遺失等訴訟的審理工作,執事由三善氏子孫世襲。

政所首長也稱“‘執事’,它只主持幕府財政,審理有關買賣、借貸、質押等方面問題,執事一職由二階堂氏擔任。”

“足利氏的族人為何不姓足利氏?”

“上官有所不知,除了將軍一脈,其他族人是沒有姓足利的資格,只能被將軍賜姓。”

“原來如此,相必那山名氏就是你的家族吧?”

“正是,不過在下是家族旁支,並不受家族重視,被安排到石見國做守護,也是費了不少的人情才謀得的差事。”

王瑾哈哈大笑道:“你若忠心為我大明皇帝做事,咱家可以讓你做幕府的侍所所司,讓你一躍從旁支變為主枝。”

“明國上官,到現在在下都不明白,發生什麼事了,為何你們要把在下綁到你們的船上?”

“你難道不知道嗎?你們的幕府將軍拒絕了大明的和平努力,選擇用戰爭來與大明對抗。”

山名教清一臉的懵逼,他這個層次的地方官僚還接觸不到高層的訊息,不知道倭國為何會突然得罪了明國。

“上官!您把在下說糊塗了,明國與我國一衣帶水,長期以來都保持著友好交往,怎麼突然就兵戎相見了?”

“我大明與倭國有過友好嗎?你見過哪個友好國家會頻繁襲擾對方的邊境,斬殺對方的使節,這種羞辱可是奇恥大辱,我大明秉承最誠摯的態度,與貴國相商,只要貴國賠償大明這些年來因為貴國的倭寇所造成的損失,我大明以和為貴,便與貴國化干戈為玉帛。”

“在下能問一下明國向我國索賠多少錢嗎?”

“不多,一個倭寇的人頭十萬兩。”

“那一共有多少人頭呢?”

“不多,也就一千多顆。”

山名教清好懸沒背過氣去,這還叫不多啊,明國這是獅子大開口啊,一張嘴就是一萬萬兩以上的賠償。就是把整個倭國給賣了也湊不出這麼多的銀子,更何況倭國百姓也是要生存的。

“上官不覺得這有些過分嗎?”

“過分?咱家都往遠了算,就從洪武元年開始算起,到現在是宣德十四年,這十四年幾乎年年都有倭寇登岸劫掠的記錄,每年給我大明造成的損失都有幾百萬兩。

這還不算被你們殺死的百姓的撫卹,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四年、永樂二是二年、洪熙一年,宣德十四年,你自己算一算這是多少年,又給我大明造成了多大的損失。

你要算不過來,可以找個算術好的算一下。算清楚了再問咱家過不過分。”

“可是不是我國不答應,實在是賠不起啊,賠不起就把我大明派出去的使節晾在一邊,多虧我大明使節警醒,不然還要被長崎的地方官暗算。

這就是貴國的態度嗎?既然貴國不願意選擇和平,那就選擇戰爭好了,相信大明皇家海軍會很好的維護大明的國家利益。

當然這事與你沒有多大的關係,咱家再問你一遍,願不願意為大明效力,你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