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攤牌(第2/2頁)
章節報錯
“老夫問沒問過關張閣老什麼事,都察院的事還輪不到張瑛插手?”張瑛一個新入閣的內閣輔臣,顧佐還真沒有放在眼裡。
“你······”
“怎樣?”
張瑛張張嘴半天沒有說出話來,惱羞成怒之下,起身就要離去。張瑛是楊士奇舉薦入閣,若是就此離去,仕途將徹底斷送,楊士奇於心不忍便阻攔道:
“張大人稍安勿躁,議政總會有爭論,豈能一言不合就拂袖而去,汝是宰輔當有雅量。”
張瑛本來就是虛張聲勢,根本就沒打算離開,這種大事上,自己一旦離開那就等同於自絕仕途。藉著楊士奇給的臺階,張瑛冷哼一聲坐了回去,不再作聲。
楊士奇感覺火候差不多了,輕咳一聲,吸引眾人的注意力看向自己,等眾人目光都轉過來後,楊士奇嘆了口氣說道:“諸位同僚,老夫知道大家都覺得新政一旦實施自己的利益肯定會受到損失,這是大家反對新政的根本原因,這一點大家承不承認?”
有些人很想說不是這樣,卻鼓不起這個勇氣,如果說朝廷現在財政充裕,新政不過是錦上添花,還能拿擅改祖制說事。
可是如今的朝廷窮的連京官的俸祿都發不出來,若是再不改變,難道讓大家都餓著肚子給大明朝打工嗎?
“元輔,朝廷養士幾十年,對待士人都是優撫有加,當今卻要取消士紳優撫,如何能讓士人心服?”
“誰說新政就是取消了士人的優撫,新政之下,不過是把原來優免的土地稅賦折算成錢糧,發放給士人,況且朝廷從來都沒有明文規定要優免士人。
《太祖實錄》明確規定的是現任官員之傢俱有免除徭役的特權,從來沒有免稅一說。太祖高皇帝憐憫貧家向學之讀書人,為鼓勵其讀書成才,特旨貧家讀書人可享受一定比例的天賦優免。
如今代代更迭竟然讓諸位認為是所有的有功名者都享有優免,而且諸位極其家人還利用這一優免,鑽空子肆無忌憚的兼併土地,諸位置陛下於何地,置朝廷於何地?”
士紳要的不是那點兒優免的錢糧,而是優免的特權,利用特權牟利是那點兒特權的百倍千倍,若是隻是每年撥給一點兒錢糧,能有多少?
楊士奇的話很明顯就是在戳破文官編制起來的為自身牟利的謊言,這樣在場的高官非常的不舒服,大家都有一個共識,鬥歸鬥,誰也不會去觸碰讀書人的共同利益,比如以儒學為根本,以四書五經、《朱子集註》開科取士,比如士紳的特權問題等都是不能觸碰的核心。
這話皇帝可以說,大臣卻不能說,不論是權臣還是天子近臣都是一樣,可是今天楊士奇卻把這個蓋子揭開,楊士奇說出這話就是徹底跟士紳決裂,完全的站在了皇帝一邊。
“元輔也不能這麼說,沒有我等讀書人,朝廷靠誰與治理萬民,我等與天子共天下,難道得到一些好處不是應該的嗎?”
楊士奇看了張瑛一眼,他相信張瑛的話代表了大多數是士紳的思想,對於這種思想可能從前這麼想沒有問題,即使強大如太祖也離不開讀書人的協助。
可是當今卻根本不需要讀書人,這樣說也不正確,確切的說是並不需要有功名的讀書人,皇帝正在使用另一種方式培養官員。
“張瑛,你真以為陛下離不開我等讀書人嗎?去山東看一看吧,除了坐在正印官位置上被架空的讀書人大老爺,真正掌握權力的沒有一個有功名的讀書人,都是陛下招募的各地學子,經過培訓之後投入到各個崗位之上。
這些人可沒有讀書人的矯情,他們也不認為自己是讀書人,他們本是普通百姓,因為皇帝的恩典獲得官身,對皇帝感恩戴德,你認為一個縣城裡那幾個官老爺能夠鬥得過這些忠於皇帝的新人嗎?
老夫收到不少山東官員的訴苦,覺得在山東如坐針氈,希望內閣能夠將他們調走,知道為什麼嗎?”
雖然朝廷上下的官員都在關注山東的新政,他們的關注點卻放在了清丈田畝,按照土地納稅等直接影響他們利益的政策,但是他們卻沒想到皇帝新政是在釜底抽薪,要將讀書人完全架空,若是這樣下去,以後做官不需要讀書人,那名教弟子不就全完了。
聯想到他們聽到的一個小道訊息,衍聖公後人再濟南找到皇帝,卻被皇帝發配到了南洋,讓孔家後人去教化南洋的野猴子。
包括張瑛在內的所有人都害怕了,若說取消優免待遇,不過是讓讀書人少了一些好處,可是真要是不再讓讀書人做官,那可就是掘讀書人的根呢。
“元輔!不至於此吧,我等為大明效力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
“究竟如何,你們可以自己去山東看一看,若是覺得山東太遠,那也可以去房山看一看,房山計程車紳要麼將自己的土地賣掉離開房山,要麼選擇融入房山的新政,按時納稅,納入官府的統一安排之中。
老夫最後再勸諸位幾句,此一時彼一時,世道變了,我們也必須要跟著改變,新政下就沒有我等大顯身手的機會嗎?
你們可以看看最早跟隨陛下的那些人,哪一個不是家財萬貫,而且人家這財富都是光明正大得來的,不怕任何的查賬稽核。
諸位可有這樣的底氣,可敢把自己的家底亮一亮,說說這錢財都是怎麼來的,恐怕只要陛下真的大查貪腐,包括老夫在內沒有人能逃得了一個貪腐之罪。
多餘的話老夫就不說了,想清楚的各位明天就去‘全聚德’開會,若是一條道走到黑,鐵了心與新政作對,後果自負!大家都散了吧!”說完楊士奇起身就要往外走。
這時候就聽到門外有人尖著嗓子高喊:“陛下口諭!”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