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俘虜可是體驗過不勞而獲的快感,若是在海外再次發生叛亂,對大明的海外領地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大明在海外的經略還很脆弱,經不起任何的失敗,這些俘虜有家室的可以選擇送往海外,沒有家室的單身漢必須留在國內。

大明的南北大通道,如今又過去了兩年,已經修到了徐州。工部尚書吳中每次見到朱瞻基都會跟他訴苦,工地上缺人啊!

朱瞻基太理解幾乎完全是在用人力修建這樣一條以這個時代的標準來說,非常高等級的公路所用的人力那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些單身俘虜正好可以消耗在修路工地上,用修路來為他們犯下的罪行贖罪。不過白蓮教的核心頭目卻必須處死,韓子初被押到濟南之後,朱瞻基便下旨三法司聯合審理白蓮教造反一事。

刑部尚書金純、左都御史顧佐,大理寺卿胡概接到旨意不敢怠慢,從京城急忙趕往濟南對白蓮教眾頭目進行公開審訊。

刑部尚書金純性格耿介、嫉惡如仇,從朱瞻基登基之後就一直在刑部任上,如今已經幹了八年時間。不同於原本時空中受言官干擾,不得不辭官歸隱。這個時空皇帝陛下給了他很大的權力,不僅讓他掌管刑獄,還委託他修訂《大明律》。

時過境遷,《大明律》中的一些法律條款早已不合時宜,而且一些新的犯罪行為在《大明律》中又沒有體現。

如果說《大誥》是大明的憲法,那麼《大明律》就是大明的刑法與民法典的合體。朱瞻基基於後世的理解,對於依法行政有著很清醒的認識。

就算是審理白蓮教的頭目,也要做到公開公正,讓天下人都知道他們到底犯了什麼罪,又會被判處什麼樣的罪行。

三人趕到濟南先到行宮請見皇帝,朱瞻基在書房接見了三人。三人在金英的引領下進了書房,就見皇帝正在處理奏疏。

趕緊下拜道:“臣等叩見陛下!”

“都免禮吧!”

“謝陛下!”

“都坐下吧,今天要說的話可能有點兒長,一時半會兒說不完!”

“謝陛下體恤!”

三人分別坐下後,皇帝抬頭問道:“胡愛卿!你是大理寺卿,是我大明的法律大家,你覺得這百姓造反該怎麼定罪為好?”

“陛下!為了震懾不臣,臣以為該從嚴處置,所有反賊頭目都應該殺無赦!”

“金愛卿!你認為呢?”

“臣大體上是贊同胡大人的建議,不過臣來之前就聽說,白蓮俘虜有幾萬人,一下子殺這麼多人,有傷陛下仁義之心!”

“顧愛卿呢!”

“臣是御史負責監察風憲,只監督兩位大人在審案過程中有無貪贓枉法的行為,不該發表看法,影響二位大人的判斷!”

朱瞻基心中冷笑,這位號稱直臣的左都御史不過是個投機分子罷了,一點兒擔當都沒有。都察院與六科的改革等到全國的新政推行下去之後,也要同時進行改革。

“諸位愛卿,朝廷設立三法司的初衷是什麼?”

這個話可不好回答,若是一個後世之人,肯定會回答法律存在的價值就是體現公平,儘管現實中做不到,卻不妨礙人們去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樣政治正確的話。

可是皇權時代,本來就是一個等級社會,你要說人人平等那就是大逆不道。別看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那要看犯的什麼罪,就算是皇子造反也沒有哪個大臣敢判皇子死罪。

可是對於庶民犯罪,官員們的執法往往都是從嚴處置,對付庶民就是要用高壓的方式讓庶民不敢越雷池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