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臣自感時日無多,若是再不登船遠航,臣擔心自己再也沒有遠航的機會。

鄭和的奏疏寫出了對永樂大帝的懷念,以及對大海的深深眷戀,說實話朱瞻基看到奏疏之後有點嫉妒他的皇爺爺了。

他非常清楚,鄭和忠於的是他的皇爺爺,對他的效忠那是他是永樂大帝的孫子,而不是因為他是朱瞻基。

朱瞻基知道這是鄭和最後的心願,不忍拂了老臣遠航的心。只能同意他帶艦隊遠航,不過卻囑咐鄭和一定要注意休息,一定要平安回來。

鄭和從天津港出發的時候是宣德六年四月,返回舊港時已經是宣德七年的二月。沒想到在舊港遇到了王景弘,兩個老搭檔見面自是有說不完的話。

在舊港海軍基地的官廨裡鄭和問道:“王兄弟這次還是要去西夷之地嗎?”

王景弘點點頭道:“是!我大明把貨物運到西夷,要比運到舊港的利潤大的多。而且陛下讓卑職此去西夷之地,多搜尋西夷的書籍,若是有西夷的讀書人願意來大明訪問,一併將這些人帶回來。

陛下說西夷與我大明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文明方式,瞭解西夷的學問,有助於我們準確的判斷西夷的真實想法。

同時東西方的學問碰撞到一起,可能會有新的學問誕生,也不知道這西夷的學問有什麼好學的。”

鄭和止住王景弘的話說道:“王兄弟,老哥哥說句你不愛聽的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任何學問都有其可取之處,我華夏獨尊儒術以來已經多少年一成不變了?

先帝與陛下造寶船下西洋,可不光是為了宣揚國威,更重要的是看看海外有沒有與大明一樣文明的國家。

咱家沒福只走到了南平州,並沒有發現那個國家有媲美大明的文明,就算是白衣大食也不過是一蠻夷之國,憑仗著武力橫行西方。

陛下既然推崇西夷的學問,就說明西夷的學問有很多可取之處,你要多聽多學,而不是妄自尊大。”

王景弘腦子‘嗡’的一聲,撩衣服就跪倒在鄭和的面前說道:“鄭公一席話如同醍醐灌頂,讓卑職茅塞頓開,若不是鄭公提醒,卑職肯定不會拿這西夷學問當一回事,隨便給陛下找幾本書弄回來就算交差。

若是如此那就真的耽擱了陛下的大事,卑職生死是小,若是耽誤了陛下的新政大計,那卑職百死難辭其咎!”

“你能明白就好,你要清楚無論是先帝還是陛下,為何要用我等內官統領海軍?”

王景弘也是絕頂聰明之人,鄭和輕輕一點,他就徹底的明白了,皇帝首先要的是忠心,其次才是能力。

無論是出遠海還是在大明,首先要做的是絕對的忠於皇帝,確保完成皇帝交待的差事,然後才能去向其他的事。

皇帝選擇內官帶隊出海就是看中內官沒有子嗣,一切權勢都是依附於皇權之下,失去了皇權的庇護他們一文不值。

內官沒有子嗣,就算是在海外建國也沒有人可繼承王位,到頭來還是給他人做嫁衣,自然沒有什麼自立的動機。

二人又閒聊了一些海外的奇聞趣事,正好天近中午,便吩咐隨從去街上的酒樓裡置備幾個小菜,等到酒菜送來,哥倆兒就在舊港海軍的基地裡邊吃邊聊。

這時候門外的小宦官進來稟報道:“兩位公公,舊港都指揮使柳升前來拜訪!”

“柳子漸來了,快請進來!”

不多時柳升拎著兩包熟食和一罈子酒從外面走了進來,人還未進門,聲音已經傳了進來:“馬保!老子來找你喝酒了!”

鄭和哈哈大笑:“喝酒咱家可沒服過誰!”

他二人是內臣,朝廷最忌諱的就是內外臣勾結,出於避嫌二人並未出去迎接,以免造成不好的影響。

不過永樂朝這些老將畢竟是一個戰壕爬出來的袍澤,在感情上都比較親近。沒人會把鄭和當成單純的內宦,更多的是把他當成武臣。若不是因為鄭和是內宦,估計早就封侯封公了。

說話間柳升已經來到了官衙門前,鄭和與王景弘二人已經在門口迎候,和鄭和與柳升相比,王景弘是小字輩,前面鄭和與柳升把臂而行,王景弘跟在身後。

進了屋中重新落座,鄭和坐主位,柳升坐客位,王景弘打橫相陪。柳升將兩包熟食放在八仙桌上,開啟荷葉包裝,一包是醬駝峰牛肉,一包是豬頭肉,還有一罈子黃酒。

王景弘趕緊接過酒罈子給三個人的酒碗裡都倒滿酒後,端起酒碗說道:“柳侯爺請!”

柳升打退了土人對舊港的進攻之後,就被皇帝恢復了免掉的安遠侯爵位,是貨真價實的勳貴,並不是王景弘的恭維。

“王公公請!”

二人碰了一下酒碗,一飲而盡,放下酒碗柳升大呼:“痛快!就衝著王公公這喝酒的痛快勁兒,那就是我輩中人!”

“柳侯爺過獎了,咱家也是帶兵之人,也不喜文人那慢吞吞的小口慢飲!”

“老馬!你這小兄弟調教的不錯,將來能接你的衣缽!”

“咱家這點兒本事景弘已經都學會了,而且青出於藍。咱家已經沒什麼可教的了,這次回京見過陛下之後,就請陛下恩准回南京養老!”

說到回國,柳升抬頭說道:“老馬!你回京見到陛下,請替升給陛下帶句話,柳升還不老,還想再為陛下征戰沙場!舊港日漸繁華,卻消磨我輩武人的意志!”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