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朝會是朱瞻基最舒坦的一次朝會,群臣完全被壓制,沒有人敢於與皇帝對抗。

皇帝提出的廢掉孔家超然的地位,沒人敢於反對,群臣當然知道廢掉孔家背後的意義。

從此儒學就只是萬千學問中的一種學問,再不是高高在上的聖人之學,每句話都拿來解讀,恨不得翻出花樣。

打掉儒學的神聖性,他就變成了一門普通的學問,皇帝若是想在科舉中安插新的學問受到的阻力就會減少很多。

取消孔家的超然地位,若是放在平時,群臣敢叩闕反對,那是在刨他們的根呢!

難得群臣這麼老實聽話,讓朱瞻基這些日子憋屈的心情有了一些放鬆。在談到山東的平叛問題上,朱瞻基冷笑道:“大明的問題從來都不是平叛的問題,而是如何才能保證地方上不把百姓逼反。

山東的叛亂平定之後必須進行徹底的改革,實踐已經證明,過度的壓榨百姓就會導致百姓強烈的反彈。

朕從來都不反對你們兼併土地,你們就是把一個縣、一個府的土地全部吃到自己的嘴裡,朕都不反對,前提是你得交稅。

一個縣的土地都是一家的,那朕去收稅還方便了,只找這一家人就是了。而你們卻總想著土地要兼併,稅還不願意交,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戶部尚書張本第一個站出來說道:“臣不反對交稅,不過這稅怎麼交是個什麼章程?”

群臣對張本怒目而視,你號稱‘窮張’,家中自然沒有多少地,可不覺得不心疼。

“朕問諸位一個題外話,大明自洪武年間統計人丁,到現在人丁增長了多少,我們收到人丁稅是多了還是少了?”

戶部掌天下土地人丁黃冊,按理說戶部最有發言權,可是張本剛剛接手戶部,部中之事還沒有釐清,不過人丁大概多少還是清楚的。

“陛下!臣翻閱了歷年的賦稅統計,發現這幾年人丁稅逐年在減少。人丁稅減少就意味著大明的人口不但沒有增長,還出現了倒退。”

“你們直觀覺得大明現在的人口是多了還是少了?

天下太平這麼多年了,人口怎麼可能沒有增長,那麼增長的人口哪裡去了?

老百姓為什麼寧願入奴籍,也不願意入戶籍?”

“陛下!人丁稅再加上徭役,太重了,百姓為了逃避人丁稅與徭役只能將人丁隱匿。老臣這些年在外私訪,見多了胥吏衙役逼迫百姓之事,要想百姓安寧,吏治才是關鍵,朝廷制定的再好的政策,到了鄉下早已不知走板成什麼樣子。

比人丁稅讓百姓更恐怖的是徭役,沒人知道朝廷什麼時候徵發徭役,若是開春徵發,家裡的壯勞力服勞役後,家裡的土地可就誤了農時。等到壯勞力回到家中之後,這個家庭除了賣兒賣女,就只能賣掉安身立命的土地。

地方官吏利用百姓與朝廷資訊的不對稱性,以徵發徭役為要挾向百姓勒索錢財已經成了司空見慣之事。”

“也就是說造成大量隱戶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兩條,一條是人丁稅,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人頭稅,另一條就是徭役,尤其路途遙遠的徭役,更是能夠讓百姓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