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談判(一)
章節報錯
與大明皇帝相見雖然沒有談什麼實質性內容的東西,不過看起來皇帝陛下還算是好說話。
可是與大明的兩個談判的官員做到了談判桌上,漢人溫良恭儉讓的品德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的爭鋒相對。
談判剛剛開始就陷入了僵局,明朝這邊的談判副使李擎提出了一個讓阿魯臺根本就不敢答應的條件,偏偏人家提的條件還不過分。
“和寧王!既然韃靼決定歸附,那麼韃靼就成了大明朝的一部分,是不是可以這樣說?”
“可以這樣說,既然是大明的臣子,當然是大明的一部分。”
“那好!大明的軍隊應該由皇帝陛下以及下屬的六總部統管,韃靼歸附之後自然也不能例外,必須將軍隊的指揮權交出來,由陛下以及六總部重新任命軍官。原有的軍官如果還願意帶兵,那就進軍校,學習一番新的指揮知識,六總部再根據個人的成績進行分配。”
這話別說是阿魯臺了,任何一個蒙古貴人也不敢答應,就算是阿魯臺沒有任何野心真心想把韃靼的武裝交給朝廷,可是韃靼人的武裝都死由一個個小部落合併起來組成的軍隊,那可是地地道道的兵為將有,而且這些青壯士兵可是保證一個部落不被吞併的基石。
誰若敢答應這樣的條件,回頭就得讓憤怒計程車兵砍死。
阿魯臺沒想到這個昨天還非常好說話的使者,今天怎麼這麼刁鑽,一上來就給他來了一波絕殺。不由苦笑道:“李大人!某要答應了你的這個條件,回頭韃靼內部就得混亂,各個部落首領會聯合起來將某弄死。”
“和寧王,既然說要歸附,不把軍隊交出來,如何能體現出誠意?難道要用大明的錢糧養肥了你們,回頭你們再掉頭劫掠我們嗎?”
阿魯臺搖搖頭說:“李大人,草原上與大明有所不同,草原上的軍隊是由各個部落組合而成,你的部落出一百人那你就是百夫長,你的部落能出一千人,那你就是千夫長。
若是罷免了做為首領的百夫長、千夫長,那麼他們的部落民怎麼辦,沒有青壯的部落將會成為別的部落的口中食,李大人您認為這樣罷免軍官,可行嗎?”
確實阿魯臺說的問題是非常現實的問題,草原上是典型的兵為將有,而且還是人身依附的那種兵為將有。
阿魯臺要是敢答應,不要說不是他的心腹部落會砍死他,就是他最親近的侍衛都會想辦法弄死他。
“可不可行不是我大明該考慮的,我大明不希望如和寧王上一次的稱臣一般,回頭就讓我大明吃了一個大虧。不是我們苛刻,而是你們自己把自己的信義用完了。
如今我大明在接受藩屬國上一定要確保忠誠,且永不背叛。永不背叛這樣的話和寧王自己也不相信吧!你們草原蠻夷最擅長的就是見利忘義,想要取信於我大明,你們總得拿出一個讓我大明願意相信的理由吧!”
阿魯臺沒想到大明的對外政策竟然完全改變了,以前前若是聽到自己說要歸附,不用自己提,大明就會給出一大堆的優厚條件。
如今這樣的好事已經沒有了,若是就此被大明吞併,那與被瓦剌吞併有什麼區別?
“我韃靼是歸附大明,做大明藩屬,而不是內附,歸化成明人。這一點請李大人認清!”阿魯臺身邊的一人接過話說道。
“歸附!說的好聽,我大明能有什麼好處?就一個藩屬國的名義嗎?”
“這還不夠嗎?我等長生天的子孫何時與人低頭過,你們南蠻子不要太過無理,不然我大元的鐵騎會再次打進大都奪了你漢人的江山。”這個蒙古人用怪異的腔調放著狠話。
還沒等李擎回懟他,阿魯臺趕緊喝止他道:“失捏幹不得無理!”
“是!”
“手下之人都是沒有讀過書的粗人,李大人見諒,不過這一條我們萬難答應!”阿魯臺嘴裡說著道歉的話,卻絲毫沒有推讓的跡象。
李擎也不著急,淡淡的說道:“既然談不攏,那就不談了,大明也不差你這一個藩屬,有的是願意舉國納入大明的藩屬國,”
一直沒有說話的于謙有些吃驚,哪有這麼談的,這不是要不韃靼推到敵人那邊嗎?他想起皇帝給他的任務,在談判陷入僵局的時候出面緩解。一個議題談不攏那就先擱置,先挑容易達成共識的談。
“和寧王,既然我們雙方這個問題暫時無法達成一致,本官以為先擱置在一邊,談下一個議題。”
“於大人說的不錯,這個問題暫時先擱置,先談其他議題。我們歸附之後希望朝廷能夠開放互市,允許我們用草原上的物資交換中原商品!”
“這個問題本官原則上是同意的,不過如何交易,雙方都提供什麼產品,需要仔細商談。”
于謙的表態讓阿魯臺有了一些信心。韃靼歸附的目的就是為了互市,獲取韃靼急需的物資。
“我們提供牛羊,以及草原上特產,比如草蘑、蓯蓉等物,希望大明能向我們提供鐵器、布匹、糧食、茶葉等物資。”
“你們想的倒挺好,糧食我大明還不夠用,如何能向你們提供,鐵器更是如此,你們拿到鐵器回手就會打造成刀劍,然後用我們提供給你們的刀劍打我們嗎?”李擎冷笑道。
“我們既然已經歸附大明,便是大明的臣子,如何會對君上動武呢?”
“和寧王說這話,你自己信嗎?你若能守臣節,我大明用得著數次北征嗎?這些東西我大明都能提供,前提是你們得讓我大明放心,我們不能用省吃儉用攢下來的物資養出一條白眼狼!”
面對如此強硬的李擎,阿魯臺很想拂袖而去,可是形勢不由人,眼下大明就是韃靼的救命稻草,若是大明都指望不上,那就只能被瓦剌滅亡。
“李大人,可否有折衷的辦法,比方說我們派出質子長留在京城,若是我們有不軌之心,最先倒黴的是我們的親人,我們投鼠忌器也不會輕易反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