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叔林發現這個總旗幹活很有規矩,二十人負責製作箭桿,二十人負責打製箭頭,剩餘十個人負責將箭桿與箭頭組裝到一起,而總旗負責檢查各個工匠製作的工件是否合格。

黎叔林一眼就能看出這麼做的好處,那就是提高了生產效率。讓黎叔林不解的是每個人打製的尺寸規格要如何控制,才能保證所有人生產的工件都是一樣的大小。

可是在組裝的位置,黎叔林分明看到所有的工件都基本保持一個尺寸,即使偶爾出現一兩個孔大杆細的情況,工匠們在箭桿上纏上一圈麻之後就穩穩的固定住了。

這讓黎叔林感到不可思議,正常情況下兩個不同工匠做出的工件根本不可能進行互換,兵仗局是怎麼做到保持一致的尺寸的?

雖然黎叔林沒打過仗,但是也清楚零件互換在戰場上的好處。若是所有的工件都能保持一致,這可是一個劃時代的進步。

能夠做出這樣的成績之人,在工匠之學上一定是個高手,這一刻黎叔林很想立刻就去拜會這位大師,只要能跟在他的身邊學習,就是每天給他倒夜壺都甘之如飴。

“公公,這是哪位高人想出的辦法,竟然能將尺寸控制在一個範圍,這太了不起了。”黎叔林實在忍不住內心的好奇,向陪著他來上任的少監問道。

“咱家不敢當公公,這辦法是咱們去皇家制造局學來的,最先提出這辦法的是當今陛下。”

聽到是皇帝想出來的辦法,黎叔林已經不知該如何感嘆了,只能去想難道這世上真的有天命之人嗎?不然以皇帝現在的年歲怎麼能懂這麼多呢。

“陛下真乃天命之君,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比擬!”

“那是,皇爺那是被天帝灌頂親傳之子,當然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提到皇帝,少監滿臉都是崇拜之情。

“公公說的是,陛下本就不是凡人,不過陛下用分段製造的方式是提高了效率,可是如何解決這尺寸大小不一的問題?”

少監拿起一把卡尺對黎叔林說道:“秘訣就在這尺子上,陛下在皇家制造局強制規定,所有人必須使用製造局統一發放的量具,個人的量具用的再習慣也不許用。除了管制個人的量具之外,還要安排專人進行尺寸檢查,任何不合格的工件都要報廢或者返工。

最後最重要的是所有人做的工件合格率與工錢掛鉤,計算工錢的時候是以合格的工件進行計算,同時廢品率高也會扣掉相應的工錢。

除此之外,每個工件上都會刻上製作工匠的工號,就算質檢人員漏檢,也會在發現之後追溯到個人身上,誰的責任就是誰的責任。”

黎叔林聽著這一環套一環的安全措施,將這些措施在心中過了一遍發現自己竟然找不到這種生產方式是漏洞。尤其是那統一使用公尺的做法,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保證了所有人的量具都是統一的,只要不是加工失誤,基本上誤差就會很小。

“公公!陛下這一套新生產方式有名字嗎?”

“有,皇爺說這叫標準化生產,而且皇爺這不是他的發明,早在先秦的時候,秦國就已經懂得使用標準化生產方式,不過是後人不肖把老祖宗的技能丟了而已。”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