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邸報(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榮等人在自家會客廳內談話的內容很快就呈上了朱瞻基的案頭,這次的談論並無多少出格的地方,若是非要找到出格的地方,那就是非議君上。朱瞻基沒有興起文字獄的興趣,也對一眾官僚的猜測嗤之以鼻。眾官員商談到最後,一致認為皇帝是想行范蠡之故智,想要貨殖天下。
畢竟皇帝登基之前有經商的前科,到現在行在最掙錢的生意依然是皇帝手裡的香皂與雪花膏生意。
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工商業一旦興起會有多麼龐大的力量,一旦進出口貿易成熟,單單一個海關關稅就足以養的起整個大明的全部軍隊。
更何況全國的工商業稅收,前宋以半壁江山的歲入都是大明的幾倍。都說以史為鑑,大明的精英們為何就看不到這工商業的力量呢?
也許是他們很清楚工商業的力量,之所以不說,是因為他們想自己獨吞這份利益,朱瞻基不吝惡意的想著。
事實上大明的精英們根本就不懂工商業,也許他們能看到蠶絲瓷器出海掙錢,然後紛紛加入走私行列。卻從來不想把這個行業做強做大,形成更具有競爭力的規模。
工商業的發展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大明目前的環境並不適合工商業的發展。官員把工商業主看成了待宰的羔羊,隨時都可以拉過來放點血。
這樣的環境必須得到改變,在與文官達成了分權協議之後,朱瞻基釋出了一條詔令。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條詔令刊登在對外公開發售的邸報上,弋謙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工作,終於拿出了一個對外發售的邸報版面。
上報到朱瞻基這裡,朱瞻基只做做了一點小小的調整。邸報分為四個版面,頭版必須是朝廷的大政方針,二版是各地上報的新聞,三版是重點案件的介紹,這是朱瞻基特別強調的。透過真實案例的介紹向百姓宣傳法律,使其知道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堅決不可以做。
最後一版是話本連載,被選中的話本,通政司將給予作者一定的稿費。這一點弋謙非常不理解,他對朱瞻基提出了疑問:“陛下,朝廷邸報刊登他的話本那是給他揚名的機會,朝廷不與他要錢就好,怎麼還要給作者錢?”
朱瞻基笑道:“只有我們給了錢,才有更多的人願意寫話本向我們投稿,我們才能挑選出更有質量的話本刊登在邸報上。”
“可是這樣通政司的負擔不是更加重了嗎,朝廷撥付給通政司的錢糧又怎麼夠用?”
“誰說我們的邸報會增加負擔,我告訴你,未來掙得少了都不行,邸報將是朕的內帑一大收入來源。”
“啊!這怎麼掙錢,就靠報童賣的那點報紙錢,一天就算發行一萬份,一份五文錢,也不過五十貫。除去紙張、油墨、排版、印刷以及人工成本,不賠本就不錯了。”
“印刷成本這麼高嗎?”
“是啊!每一期都要進行雕版,印刷過後這雕版也就廢了,新的一期還要在重新雕版,雕版是主要的成本。”
“為何不使用活字印刷?”
“回陛下,活字印刷是節省成本,不過泥活字印刷出的文字字跡模糊,而且排版也不是很整齊,非常影響美觀。除了一些黑心的作坊,其他人都不願意使用。”
朱瞻基心中嘆息,這就是大明的現狀。新技術宋代就已經出現,到現在還沒有多大的改進。
世人的思維裡新技術的應用不理想,那就還用成熟的技術,一點創新的精神都沒有。
“活字印刷的印刷體驗不好,那就改進啊!泥活字不好用,那就用其他材料代替,可以試試硬木或者某些軟一些的金屬,比如鉛、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