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生眼中無論收多少稅也是對百姓的盤剝,區別只在於多少而已,少盤剝一點百姓的王朝時代都會被認為是盛世。

周忱可以說是明初繼夏元吉之後最優秀的財稅專家,朱瞻基說的話也許別人聽不懂,他一聽就能明白。

總體來說收稅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損有餘而補不足,一種是損不足而補有餘。

很不幸的是大明的財稅就是損不足而補有餘,朱瞻基是希望透過合理的稅收政策,改變大明目前稅收的現狀。

這條路註定不好走,將收稅的物件定在豪門大戶身上,人家能夠束手就擒那才是怪事。

不過周忱卻非常興奮,蹉跎二十多年,自己的一身所學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大明如今的稅收已經到了亟待解決的時刻,江南官田稅賦拖欠嚴重,蘇松兩府空有重賦之名,卻無重賦之實。

松江府更是隻能收到賦稅定額的百分之十五,還不如其他中等州府。周忱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去江南整頓賦稅,可是皇帝陛下卻點名讓他去建設海關。

在與皇帝密切來往的過程中,周忱也明白了進出口貿易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對於皇帝讓他去建設海關,周忱清楚這是皇帝陛下對他的高度信任,海關是皇帝新政的第一大事,做不好海關其他新政也會不了了之。

“臣什麼時候走?”

“不急於一時,水師現在正在進行土地的平整工作,一時半會兒也做不完,等鄭和與王景弘南下的時候你和他們一起走。所需錢糧走朕的內帑,不走國庫。”

“是!陛下!臣有幾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你我君臣還有什麼話不能說的,有什麼話都可以直言不諱的講出來。”

“江南官田已經到了必須要整頓的時候了,普通百姓難以承受鉅額重稅紛紛逃亡,逃入豪右之家成為隱戶,所撂荒之官田都會被豪右侵佔。

百姓苦不堪言,朝廷卻收不上賦稅,好處全被豪右大族所佔,罵名卻讓朝廷揹負。”

“是到了該解決的時候了,你有什麼想法?”

“所有官田改為民田,由所耕種的百姓折價贖買,百姓肯定沒有那麼錢購買土地,朝廷可將購田之銀錢分攤開來,加在每年的賦稅當中,稅賦與民田一致。

這百姓對多交的這部分錢不會有怨言,因為這是他們買地的錢。”

“你這個辦法很容易被豪右大族鑽空子,若是被豪右勾結官府巧取豪奪怎麼辦?”

“陛下,錦衣衛與東廠要做好監督,敢於伸手者殺無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