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疍戶(第2/2頁)
章節報錯
鄭和的回答朱瞻基並不滿意,這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
“若是他們上岸之後還是想要出海又該如何?官府還讓不讓他們出海打魚?若是讓他們出海,那麼海禁就形同虛設,若是不讓出海,疍民只會海上的本事,不讓出海疍民就沒了養家餬口的能力。總不能讓人家上了岸活活餓死吧!”
“這……”鄭和不知道該如何接下去。
王景弘見鄭和被太子殿下難住,接話道:“可以安排人教授他們耕作土地,只要學會種地,也就有了生存的本事。”
“人家若是願意種地,祖先那會兒就不下海漂泊了,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生存技能,貿然讓人家改變,人家根本受不了。
條件不合適人家大不了不當兵,朝廷總不能把人綁到軍營吧!”
王景弘也被問住了,在招兵的問題上是朝廷有求於疍民,而不是疍民有求於朝廷。
不給疍民一個讓人家無法拒絕的條件,人家憑什麼給朝廷賣命。
“殿下可有什麼好辦法?”鄭和問道。
“不敢說是好辦法,孤說出來你們參謀一下!”
“殿下請講!”
“你們就是陷入一個慣性思維方式之中,認為疍民上岸之後就不能再下海,總想著強迫別人改變固有的生活方式。
換位思考一下,有人強迫你們改變固有的生活習慣,讓你們不能喝茶,不能喝酒,也不能吃肉,還要逼迫你們去做不願意做的事,你們願意嗎?
孔夫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這個道理。這種安置百姓的差事最難做,也最容易讓百姓記住你。百姓看不到更高的層面,只能看到關於自身的切身利益的問題。
我們再考慮問題的時候就應該按照所安置的百姓的長處進行合理安排。疍民有什麼長處?”
“疍民人人會水,會操作舟船,能潛水採珠。”王景弘是不錯的捧哏,恰到好處的接住了朱瞻基的話。
“既然疍民的長處是水中,那就安置與水有關的差事。大明現在的交通狀況很是混亂,不然也不會有‘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的說法。以後這種混亂的狀況必須得到改變,這就要官府出面干涉,對一些民怨極大的行業進行整頓。
想要安置疍民,交通行業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未來大明將組建航運商船隊,這些疍民就是最好的水手。
將婦女兒童安置在陸地上,男人年輕的進入軍隊,歲數大一點的可以進去進入船隊,國內這麼多的江河,還安置不下這點疍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