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下西洋(第2/2頁)
章節報錯
很快大漢將軍將這位御史叉了出去,門外響起了呂御史的慘叫聲。
“今天只議遷都之事,不許再跑題。”皇帝定下了調子。
朱瞻基暗想,大明朝會歪樓是不是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他從一開始就沒想過給士卒發放賞賜與撫卹的提議能夠獲得透過。
皇帝表了態,不允許再提其他的事,朱瞻基也藉機收手,站在一邊不再做聲。
今天朝議的內容很快就會傳出去,當軍隊裡知道他這個皇太子為了給他們要賞賜與撫卹竟然跪地犯顏直諫,為他們爭取利益。
儘管沒有成功,軍隊裡必然會有一股太子殿下才是向著當兵的人風潮。朱瞻基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他必須要爭取軍隊的支援,上層的武臣勳貴可以用分封來吊住他們的胃口,下層的普通軍官與士卒就要向他們展示太子愛兵如子的人設。
後來的朝會朱瞻基已經不再關心,直到皇帝提出太子提前南下祭拜皇陵,為後續的遷都做準備的時候。朱瞻基才從遊離的狀態下恢復過來。
“太子有何意見?”
“臣沒有意見,一切請陛下做主。”
那就這麼定了,太子準備妥當之後就準備南下吧。
“臣遵旨!”
朱瞻基早就在等待南下的機會,即使老爹不安排他南下,他也要創造機會南下。
他南下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去見一個人,一個名垂青史,後世的光芒甚至都掩蓋了永樂大帝的人。
這個人就是七下西洋的鄭和,鄭和本名馬三保,後因信仰佛教,被時人稱為三寶太監(一說是綠教,可是後來從鄭和葬於佛寺來看,信仰佛教更準確一些)。
三寶者佛、法、僧,此為佛教三寶,也是鄭和信仰佛教的最有力證據。
朱瞻基要見一見這個被後世評為世界第一航海家的太監,去年九月鄭和才剛剛從西洋返回。本來計劃中今年將再次出發下西洋遠航,可是老爹登上皇位後立刻停掉了遠航活動。
鄭和被任命為南京守備太監,提督南京戎政。並負責修繕南京皇城,準備迎接皇帝南下。
朱瞻基此次南下最重要的事就是與鄭和和王景宏進行一次長談,改變以後下西洋的方式。未來的下西洋大明必須是有利的,不能一再的賠本賺吆喝。
這樣賠本的買賣是做不長久的,用不了多少年朝廷就會因為財政緊缺,停掉下西洋的費用。數以萬計的大明寶船將會在龍江船廠腐爛,這是知道後世之事的朱瞻基絕對不能容忍的。
在朱瞻基看來,擁有這麼龐大的船隊和海軍,那就是現成的財富。就算不去學西夷白皮搞殖民,就是公平買賣就憑大明絲綢、瓷器獨一無二的製造工藝。那也是絕對的奢侈品,所有定價都由大明說了算。
將絲綢瓷器運出去,將糧食、金銀、寶石、香料等大明急需的物資運回來。一裡一外那就是天文數字的財富,只要運作得當,大明就是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