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在皇家制造局小酌了幾杯,有工匠稟報:“太子殿下,您要的東西已經做好了,您去檢查一下,是否需要改進?”

“好!孤這就去看看。”原來昨天知道唐三任來找他,朱瞻基今天一早就畫好圖樣命工匠打製。

朱瞻基帶著唐三任跟著前來稟報的工匠去看打造的物件,見到物件之後唐三任不解的問:“殿下這是何物?”

“幫農戶的鴨子開啟銷路的東西,有了這東西,農戶有多少鴨子都不愁賣。”

唐三任臉上全是疑惑的表情,朱瞻基也不解釋,任何解釋都沒有事實擺在眼前更有衝擊力。

若是一個後世之人一眼就能認出這是一個烤鴨爐。這個時代已經有了烤鴨,不過是燜爐烤鴨,類似壁爐,透過輻射的熱量進行炙烤。

後世烤鴨也是分為兩個流派,一個就是現在已有的燜爐烤鴨,另一個就是朱瞻基準備推出的掛爐烤鴨。

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接觸明火,一個不接觸明火。

掛爐烤鴨烤出的鴨子比燜爐烤鴨多出了一股煙火氣,不要小看這點菸火氣。烤羊肉串用木炭烤的就比用電烤的好吃,就是多了這點菸火氣。

掛爐烤鴨的原理作者就不多贅述,後世烤鴨主要吃的皮,配上烤鴨餅、細蔥白絲、蘸上甜麵醬,吃上一口外焦裡嫩,口齒留香。最重要的是一個小發明,讓烤鴨的皮變得更加焦香可口。

製作過炙烤食物的人都知道,由於炙烤使得肉類水分大量流失,火候不夠內裡不熟,火候過了外皮又變得乾硬,難以下嚥。

聰明的國人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在宰殺鴨子的時候,並不剖開肚子,而是在後部開一個小口將內臟取出,在腹腔中灌滿水。

使得鴨子的身體能夠完全撐開,表皮受到炙烤均勻,同時因為腹中的水分補充了鴨子自身水分的流失,讓外皮不再幹硬,而是外焦裡嫩,吃上一口回味無窮。

這就是朱瞻基要親自指導如何宰殺鴨子的原因,這項小發明要到晚清時候才會被髮明出來,現在拿出這項發明,在飲食界絕對是一個引起轟動的發明。

從此烤鴨的吃法將不再去皮,而是以吃皮為主。

在朱瞻基的指揮下很快二十隻醃製好的鴨子就掛進了烤鴨爐,在果木碳火的炙烤下,油脂滴在火堆上發出滋啦滋啦的響聲。

不一會功夫,烤鴨的香味就瀰漫出來,朱瞻基讓製造局的廚子準備好甜麵醬、蔥白絲、蘿蔔絲等配料。

這些常備調料品皇家制造局的廚房就能拿的出來,廚子很快就準備妥當,只有卷烤鴨的荷葉餅需要一點時間。

唐三任發現太子殿下這是在研究新式烹飪之法,君子遠庖廚,殿下如此作為作為臣子的自己是不是該勸諫一下呢?

可是唐三任分明也想嘗一嘗太子殿下所發明的新式烤鴨到底有何不同?能吃上一頓太子殿下所做的飯菜,是可遇不可求之事。

況且太子殿下研究美食也是為了讓農戶的鴨子更好的賣出去,不至於虧本賤賣,這麼一想唐三任又覺得太子殿下真是仁義愛民,有這樣的太子做儲君真是萬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