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新桃換舊符(第1/2頁)
章節報錯
英雄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
朱棣英雄一世,創下無數功績的永樂盛世。到頭來依然難逃一死,在生命最後時刻到來之前,他知道該把身後事交代一下。
皇位的繼承,權力的交接自古以來都是血雨腥風。朱棣透過造反當上皇帝,卻不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也學他一樣,在皇位交接上出現任何的波折。
“朕靖難即位以來,已有二十二年,古人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此人之情也!帝王說是九五之尊,也一樣是人,一樣有生老病死。
朕已六十有五,這個壽數已經算是高壽,也該走了,朕走之後後事簡辦,喪期儘量要短,不要影響百姓正常的生活。
朕之喪儀一如太祖,不敢有差。此乃我大明祖制也!皇太子高熾仁孝友愛,寬厚待人,正適合登上帝位。朕在位期間征伐不斷,百姓困苦,太子殿下即位後當寬待百姓休養生息。就這麼擬定遺詔吧!
朕累了,要去見父皇了,也不知父皇會不會原諒兒臣。”說到最後朱棣的思維已經混亂。
幾個重臣都侍奉在大帳之中,看著朱棣昏睡過去,知道皇帝若是再清醒過來大限也就到了。
到現在誰也不能離開,也不敢離開,在這個政權交接的敏感時刻,誰離皇帝最近得到的好處也就越多。
到了傍晚時分,朱棣再次清醒過來,守在身邊的重臣連忙圍攏到他的身邊,這個時候朱棣的聲音已經很小需要湊的很近才能聽清。
“諸卿!朕走之後,兵馬暫且交由英國公張輔與安遠侯柳升統帶,以最快的速度撤回北平。遲則生變,夜長夢多。
各位當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全力輔佐太子登上帝位,諸卿拜託了!”
“臣等謹遵聖諭!”
永樂二十二年秋七月十七,永樂大帝朱棣駕崩榆木川。
皇帝之死只限於親近重臣知曉,為了掩蓋屍體腐爛散發的異味。
楊榮與金幼孜聯合太監馬雲著工匠打製密封良好的錫棺,用於盛放屍身。
大軍開始快速撤回邊牆之內,為了儘快讓太子朱高熾登上帝位,內閣輔臣楊榮與御馬監少監海壽輕車簡從,快馬趕回北平。
永樂二十二年秋八月十二,趕回北平行在的楊榮與海壽當著太子與群臣之面宣讀了朱棣遺詔。
三日之後,已經做好一切準備的朱高熾在中秋節這天登上帝位,並定下於九月初七舉行登基大典。
登上皇帝之位的朱高熾為酬功臣,進英國公張輔為太師,進楊榮為太常寺卿,金幼孜為戶部侍郎。楊士奇為禮部左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黃淮為通政使武英殿大學士。
這些官職都是遙領,說白了就是以後內閣成員都享受三品待遇,再不是五品小官。
新君上位封賞是應有之事,接下來朝廷最重要的事就是給永樂大帝上諡號、廟號。只有諡號、廟號定下來,才算是對永樂大帝一生功績蓋棺定論。
內閣諸臣定下幾個尊號,請朱高熾從中挑選一個。
朱高熾挑中了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