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

秦風沒有睡著,整晚都在想著關於陳守國老人的治療方案。

專家們給出的方案他都看過了,基本上都是以保守治療為主,只有兩套方案提出了手術的內容,但也不是切除腫瘤。

他自己其實也傾向於保守治療,畢竟老人年紀太大了。

只接手術他並不是沒有把握,但也要考慮這其中的利害。

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先保證身體,只有生理機能恢復到一定程度,他才有把握去考慮腫瘤切除手術。

明天陳守國老人就會先轉到心外的CCU裡,進行最好的保守治療。

第二天,

梁東來跟著秦風再度來到市一院。

他和心外的張帆主任會最終敲定保守治療方案,優先恢復老人的生理機能。

而秦風則被張桐叫到了辦公室。

“秦風,我想問問你,你覺得陳守國目前的情況,還能堅持多久?有沒有別的辦法?”

張桐的表現還是有些凝重,畢竟這件事涉及太大了。

“院長,我現在只能說,手術和不手術的結果,其實沒什麼差別。”

秦風想了想,還是說出實情,

“現在患者的情況,不出意外的話,最多還能堅持半年。

但如果進行腫瘤摘除,即便恢復的好,也只有半年左右。

所以我的建議是暫時不進行手術,到最後實在沒有辦法,在考慮手術摘除,延長生存時間。”

......

半個小時後,

秦風離開了院長辦公室,眼中閃過一絲無奈。

即便自己有一身世界頂級的醫術,面對這種病入膏肓的重症,依舊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其實身為醫生的人都明白,全世界真正能夠被治癒的疾病很少很少。

現代醫學有這麼一個說法,幾乎所有的慢性疾病都是不可治癒的。

現在醫學上能夠治癒的疾病,兩隻手就能數得過來。

可能很多人會疑惑,既然知道無法治癒,醫生為什麼還要全力的醫治呢?

因為疾病的治癒,從醫學角度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醫生能做的除了把病治好外,更多的是要減少病人的痛苦。

尤其是對像陳衛國老人這種危重狀態的患者,是不是要竭盡全力的去治,治療的費用也會很高,而且預期也不一定有很好的結果。

有很多重症病人的家庭會砸鍋賣鐵,賣車、賣房、借錢,但病人的家屬能不能接受,最後錢也花了,人也沒了這樣的結果?

醫生更多的時候只能把利和弊告訴患者家屬,最終的選擇是要他們自己來承擔的。

對患者來說,當他得了病,自然就對醫院和醫生有種特別的期盼。

‘我們把錢和命都交給你了,你要是給我治不好,錢也花了,人也沒了,我就跟你們沒完!’

這就是大部分和醫生、醫院出現衝突的患者家屬的想法。

醫生不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