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蘇州城,兩百餘名身穿袈裟的和尚分批混入了蘇州城內。

這些和尚進入蘇州城並沒有引起百姓的注意,畢竟前幾年陛下整頓寺廟,不少寺廟暗中的勾當被當著百姓的面揭開。

佛門子在百姓心中印象一落千丈。

各地寺廟的香水直接少了三成不止。

再加上陛下整頓了借貸行業。規定年息超過百分之六和沒有向朝廷備案的借貸的機構全都是違法的,百姓在這裡借錢不僅可以不還。舉報的話甚至還有獎勵。

不少寺廟,賴以生存的借貸產業遭受了重創。

再加上陛下把佛門也那納入了稅收的行列。和尚們的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

作為江南的一個重要城市,京航大運河的一個重要節點,不少和尚在這裡化齋苦修。

諾大的蘇州,進來200名和尚根本不起眼。

“方丈查清楚了,三日後,將會有百艘千石大船,運輸100萬石頭食鹽,前往北方。”蘇州城內某個小廟密室中,一名小和尚對著眼前的老和尚說道。

“知道了,你下去吧。”老和尚說道。

“朝廷運輸食鹽的船隊三日後經過蘇州,如果錯過這次,下次朝廷在這麼大規模運輸食鹽就要到下一年了。”

糧食,食鹽,燃料,國家穩定的三大基礎。

為了保證大明穩定。

朱由檢登基之後,對食鹽進行了大肆的改革,海水曬鹽成為了主流的製鹽方式。

食鹽的產量得到了暴漲。

除此之外,朝廷還建立了國有食鹽運輸和儲存網。

全國各縣,都有朝廷直營的鹽店。

地方小販,可以在朝廷直營的鹽店購買食鹽,按照朝廷的指定價格,售賣到其他的地方。

平時,每個月南方都會透過京杭大運河往北方輸送不下十萬石的食鹽,用於保障朝廷中原地區和北方地區的食鹽供給。

為了打擊私鹽,朝廷不僅大力打擊鹽販子,還大幅度的降低了鹽的價格,讓私鹽的利潤一落千丈。

甚至大明的諸多地方,朝廷的官鹽價格,比私鹽的價格還要低。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朱由檢的這一手策略,動了不少人的蛋糕。

“1斤鹽夠100人吃一天的了(明朝1斤是596.8克,)1石食鹽,省著點吃,足夠100人吃半年了,100萬石省著吃,足夠1萬萬人遲到明年開春,運河解凍了。

鹽價朝廷這次運輸的百萬石食鹽,一旦抵達北方,不用我說,在座的各位也知道接下來是什麼後果吧。”老和尚對著密室中的幾名黑衣人說道。

如果有官府人在這的話,就能認出來,眼下的幾人都是懸殊在1000枚銀幣之上的鹽販子。

“以前,你們冒著殺頭的情況,給北方百姓送去食鹽,為大明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現在呢?

小皇帝登基之後,你們成了過街老鼠,朝廷不思你們的功勞,反而直接把各位的腦袋給掛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