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營離開之後,朱由檢派人送來了一句話“國家有瘡,如果不及時砍掉,大明遲早會完蛋。”

朱由檢的話雖然有點糙但是理不糙。

久居官場的孫承宗自然清楚大明的疾症之所在。

王朝不過三百年,大明已經立國兩百多年了。

各方利益團體,瘋狂的壓榨普通百姓,吸大明的血。

百官忙著爭權奪利,不務正業。

陛下登基之前大明早已是病入膏肓,隨時可能完犢子。

陛下登基之後,大明確實發生了很多的的變化。

那些和關外異族沒來眼去的勢力,陛下那處理的叫一個大快人心。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

大家發現陛下砍完漢奸之後把目光對向了自己。

一條條政令,一次次的改革,都是在割既得利益者們的肉。

這樣一來,雖然減輕了底層百姓的壓力,增加了大明的稅收,穩定了大明,但是確動了既得利益者們的蛋糕。

起初的時候,無數的官員拿祖制說事。陛下則直接搬出了祖制剝皮揎草!

嚇得百官不敢在提祖制。

明的不成來暗的,有的官員故意暗中使壞。陛下的回絕只有一個字“殺”。

強硬的手段使得陛下的改革很迅速。

但是也把陛下和百官的心給斬開了。

從京營出來之後孫承宗的心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對使者說了一句“祝陛下改革成功”便直接在軍隊的護送下,秘密的返回了老家高陽。

京城百官們則還在忙著推脫審判孔家的職權,殊不知他們請的最大外援已經悄悄的離去了。

..

“這都多少天了,三司會審的人都確定不下來嗎?”御書房內,朱由檢略顯生氣的說的。

早在孔家人被押解進京之前,朱由檢就下令組織三司會審。

但是多長時間過去了,三司會審連人都確定不下來。

“陛下,孔家畢竟是文臣們心裡支柱。大家都以孔聖門人自居,不願意審問孔家很正常。不如從錦衣衛和東廠抽調人員進行審問?”一旁的王承恩說道。

“昭告天下,明天朕在安定門公開審問孔家罪犯,6部尚書一同陪同審問。”

想了一會之後,朱由檢開口道。

對於孔家裡面的那些害蟲,朱由檢之所以堅持三司會審的主要原因就因為孔家的影響尤其是在讀書人中的影響實在太大了。

每個人獲取資訊的渠道都是有限的,即便是大明報。已經遍及大明的1500個縣。但是依舊沒有完全掌握大明的輿論。

尤其是那些偏遠地區的百姓,獲取的訊息大部分靠的還是地主豪強。

雖然帶到北京的183名孔家罪犯,早已是人證物證俱全。

但是嘴長在人的身上,管天管地,還能管得住別人胡說八道?

哪怕是後世為了一分錢,甘願當外國狗,胡說八道的公知也多了去了。

更何況現在朱由檢動了這麼多人的利益呢?

錦衣衛,東廠在大明所有人的眼裡都是皇帝的走狗。

如果朱由檢派遣錦衣衛,東廠前去審判的話,哪怕用腳指頭想都能猜出,那些人能說出什麼來。

清理孔家汙穢,重塑大明精神,本就是朱由檢法制改革的一部分。

這一點是不容改變的。

為了避免有心人拿這個事說事。朱由檢才強要求三司會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