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帝師進京2(第3/3頁)
章節報錯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一個小時候的家庭環境,經歷等基本上決定樂他的德行。
一旦長大成人,心性固定,想要在改變本性就很難了。
才能易查,德行難證。
自古以來,各個王朝都把孝順擺在首位,何嘗不是為了避免,當官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畜生呢。
不然才氣在高,沒有良好的德行遲早會變成狗官,為禍一方。
自古以來不是沒有人想過拿法律來約制官員。
太祖皇帝在位期間,多次加大對貪官的懲罰力度,後期更是隻要貪汙國60兩,就砍頭。按照記載誅殺的貪官不下十萬人。
但是依舊沒有殺絕。
但是殺貪官對國家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根據後世記載,洪武年間,明朝的清官佔比,那是幾千年來最高的。
如果歷史上,到了明朝後期,還是貪汙60兩就殺,屯田制度根本不可能損害,小小的建奴根本不可能嘚瑟的起來。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後世皇帝不知道貪官之恨,貪官之害。
在某些官員的忽悠下,開始了所謂的仁政。
人性本私,那些官員所謂的仁政那肯定是針對自己的。
仁政的第一條肯定是保護貪官。
第一條出來,不用多久,滿朝皆狗官,以前十兩銀子能搞定的事,現在少說也得100兩起步。
這還不算什麼,王國的軍隊,也要做好完犢子的準備。
第二條,肯定是降低有錢人的稅收。
次條一出,國家財政遲早完犢子。
第三條,滿口仁義的壓榨來老百姓。
第四條。
不好意思,第四條可能還沒有出來,百姓都被逼反了。
軍隊戰力也被廢了。朝廷也沒有錢了。
繼續收百姓的稅,就相當於逼反百姓。
收有錢人的錢,想屁吃呢?
到了這個時候國家只可能完犢子了。
而那些官員毫無心裡壓力的把亡國的責任推給了了亡國皇帝。
這就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