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東西吃,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餓一天,可能沒啥感覺,餓兩天,可能只是感覺稍微不舒服,餓3天你可能還能堅持。

餓四天,只要你面前出現一份食物,你就可能放棄尊嚴,放棄所有的道德。

一旦數萬的人,飢餓到一定程度,在看不到希望。

主要有人隨手一會揮,這群飢餓的人,就會化身猛獸!

天災對普通老百姓來時,就是要命,對奸商和狗官來說,就是銀子,對國家來說就是挑戰。

哪怕在後世,運輸系統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但是一旦發上天災,商人的第一步動作不是,配量銷售,幫助百姓度過難關,而是囤積居奇,努力把三分天災,變成十二分人禍。

漂亮國,大雪災,電價直接翻了450倍。

有錢人,繼續過著燈紅酒綠的日子,窮人只能活生生的凍死。

再比如,天朝改革,電動車行業,頭盔一下子,暴漲數倍,還是先忙著收錢,就是不給你發貨。

是沒有頭盔嗎?不是,企業庫存多的是。

是有些商人故意囤積居奇。

商人是指以一定的自身或社會有形資源或無形資源為工具獲取利潤並負有一定社會責任的人。

但是現實往往是,很多商人只顧利潤,不管責任。

甚至為了利潤,很多商人不顧朝廷禁令,資助敵人。

很多時候,天災在商人的眼裡就會商機。

一旦遇到天災,不用想,糧食等必需品肯定第一個漲價。

朝廷如果不直接拍死,不用多久,這些人就會瘋狂的收攏必需品,形成壟斷,好榨乾百姓。

百姓被榨乾,活都活不下去了,會怨商人,但是同樣也會怨官府。

這對國家來說絕對是滅頂之災。

開國的皇帝不是傻子,怎麼會不清楚這種情況。每個王朝之初,都設定了對應的策略,就好比大明就設定有專門的官倉,在豐收的時候低價收購糧食,到了災年朝廷低價賣糧給農民。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官商勾結,朝廷法制崩潰。

在朱由檢登基之前,朝廷的這項政策已經成了一張廢紙。

很多時候,地方官員會眼睜睜的看著糧價漲到一個恐怖的境界,好逼迫百姓賣田。

把百姓當坐韭菜,恨不得把百姓榨乾,辛苦一輩子,連個棺材本都落不住。

這樣的王朝百姓怎麼會認可?

後世都說,明朝剛烈,國家亡國之後。大明的百姓還反抗了幾十年。

但是大家心裡都清楚,那是騙傻子的。

明朝滅亡,建奴打著為崇禎皇帝報仇的旗號入關,很多地主見狀立馬就投降了。

知道發現建奴不講武德。才暗地了支援叛亂。

要是真的剛烈,建奴豈能佔據大明的大好河山,奴隸漢人數百年,亡國之後還有一群奴隸,天天無恥的吹噓?

..

其實從常理上來講,官員,富人等這些既得利益者和國家的利益是一起的,唯有國家強盛,他們的利益才有保證。

但是事實上,自古至今,那些官員富人等既得利益者們從來沒有把他們和國家放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