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朝堂之爭(第3/3頁)
章節報錯
一旦大明海軍沒有壓倒性的優勢,他絕對不會放棄用海軍騷擾大明的。
“從即日起,文官談武事,殺無赦?”
“陛下。文官確實不該談武事,那武將犯事怎麼辦?陛下說律法森嚴,如果武將犯事不處理,何來的律法森嚴?”
“從即日起,成立軍事法庭,專門處理軍官以及軍人的案子,以後犯事設計軍人的案子,必須先經過軍事法庭的審查,才能發配地方。
為了避免軍事法庭徇私,文官可在一旁觀看,但是不允許插手,否則殺無赦。”
軍人的職責是保衛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起行為必然會得罪某些人的利益。
為了避免有人藉機報復,朱由檢把軍事法庭搬了出來。
但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戰友情是這個世界上最奇妙的一種情分。
沒有人能保證,所有軍事法庭的人都是大公無私的。
也沒有人能保證,軍事法庭會不會腐敗。
所以監督尤為重要。
一個政策的好與壞,不單單是政策本身,更重要的是監督,是執行。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如果只是因為政策好,而放棄或者減少監督,結果只會變成一個害人的政策。
毀滅一個國家的軍人有很多人辦法。
其中最恐怖最難解的就是貪汙。
古往今來,沒有一個王朝的軍隊,沒有發生過貪汙的事情。
到了朱由檢登基的時候,貪汙索賄更是到了“光明正大”的程度。
哪怕朱由檢多次揮舞屠刀,但是也僅僅是讓情況有所好轉。大明貪官還多的很!
一旦自己嗝屁了,換了一個皇帝上來,可能用不了幾年,就能再次變成天啟年間的景象。
高昂的犯罪成本,確實能能大大的降低犯罪。
但是凡事不能透過一個殺字解決。
太祖好殺貪官,死在太祖刀下的貪官,不下6萬人。
但是結果呢?如果不是自己穿越,大明腹地就變成了建奴的後花園了,大明遲早還的死於貪官之下。
殺貪官固然大快人心。
但是殺了之後呢?新換一個官員能清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