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這1千士兵,正面抗大明的1萬主力,都不成問題。

這裡說的大明士兵指的是現在的大明精銳。世界第一強軍的大明精銳。

.....。

崇禎5年十月1日,收攏好軍隊的盧象升直接以鄭阮兩派擅自在大明領地開戰為由,直接帶兵從雲南殺入安南。

大軍勢如破竹,短短7日就從邊境殺到了長安路。

隨後大軍以大和路為陣地。迅速構建防禦設施。

十月8日,孫傳庭率領5萬精銳從廣西殺入安南,得知長安路以被防禦空虛之後,兵分3路分別清理東海路,北江路,大羅城路殘餘的鄭主勢力。

10月20日。鄭主和阮主達成協議,雙方組成10萬聯軍,在長安路附近和明軍對峙了起來。

“找你們的主將出來。我想知道你們大明為何出兵佔我河山?”

鄭主站在長安路明軍陣地前喊道。

雖然自己這邊有十萬大軍,但是隨著訊息的傳遞,鄭主知道對面雖然只有5萬左右的軍隊的,但是大都是精銳,他們佔據地理防禦優勢,可不是自己這幫苦戰了數年計程車兵能幹的過的。

之所以和阮主聯軍過來,說白了就是為了展示安南的實力,告訴明人我們不是好惹的。

阮主的目的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他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他不希望插手安南。

不過他們顯然低估了盧象升,也低估了大明軍隊的實力。

大明的軍隊早已不是曾經的乞丐軍了。

如果不是因為地理條件不同,短短7天的時間,就造成了3000名的非戰鬥減員的話,盧象升豈會選擇在長安路就地防禦?

安南的十萬雜兵,根本沒有被盧象升放在眼裡。

“大明境內,你們敢聚集軍隊對付天朝大軍,難道是想找死不成?”

“你,你。”一時之間,鄭主居然說不出話來。

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3月,莫登庸遣使至鎮南關請降,將安南土地冊及戶籍獻於大明。

可以說從那時起。安南地區就是大明的屬地。

不過大明這些年,一直沒有管理安南。讓鄭主的野心打了不少,

再加上訊息流通緩慢,鄭主還以為大明依舊苦於遼東建奴呢。

再加上大明有意的誤導。

這就導致了對方在明朝邊境沒有安置過多的軍隊。

不然,藉助安南北部的地形,哪怕大明軍隊在精銳,也不能在短短7天之內就殺到了長安路。

“爾等叛逆,還不放下武器,乖乖投降。不然天朝神兵一擊,必將爾等殺得血流成河。”明軍的陣地上,有士兵不屑的喊道。

這不是士兵自大,而是實打實的底氣。

其他的不說,大明現在軍隊裝備武器,雖然沒有做到完全統一,但是最次的裝備也是魯密銃。有效射程45丈(150m),在30丈之內,哪怕你穿鐵甲也沒有用。

而對方呢,一個徹徹底底的冷兵器部隊。而且大部分的軍人都沒有鎧甲。

作為遠端兵種的弓箭手,因為裝備的緣故,他們的有效攻擊距離只有不到25丈。

再加上大明計程車兵都是經過嚴密訓練的,豈是這種雜魚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