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后,多爾袞派來信使,向林丹說明了情況,最終約定,雙方各帶5000精兵,前去釜山。

同時再次派遣使者,邀請蘇破虜子在釜山城東30裡處的釜山亭約談。

之所以選擇在釜山亭主要是林丹和多爾袞擔心蘇破虜對自己不利。

畢竟自從蘇破虜在釜山落戶之後,就一直忙著修築釜山城。

現在的釜山,說是朝鮮半島最堅固的城池也不為過。哪怕雙方有1萬精銳在城外,林丹和多爾袞也沒有絲毫的安全感。

選擇釜山亭,主要還是為了自己的安全。

要是有問題了,自己還能跑。再不濟,1萬大軍也能進行一下救援。

派遣使者之後,

林丹,在召集精銳的之前,先確定了自己的接班人,隨後又命人嚴密監視自己境內的蘇破虜安插的探子。

隨後一邊召集精銳,一邊靜靜地的等著多爾袞帶兵過來。

雖然根據推測,自己此行應該沒有什麼危險。

但是世事難料,凡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萬一蘇破虜是個小心眼怎麼辦?

要知道,自己和多爾袞的腦袋那可是相當的值錢的。

拿到大明那至少也是個國公。

如果對方那了自己和多爾袞的腦袋再加上朝鮮幾萬自己族人的腦袋,大明皇帝未必不會原諒對方。

到時候雖然不像現在自在,但是當個沒有自由的富家翁也不是沒有可能。

經過這麼多年的研究,林丹早已清楚崇禎小兒可不是以前那種好面子的皇帝。

而是一個利益之上的小人。

之所以說崇禎小兒是利益至上的小人,是因為這傢伙不像其他漢人皇帝一下好面子。

為了自己的利益,能把臉都地上,關鍵是還不允許其他人說的那種。

為了徹底掌握軍隊,登基沒多久,先給死人大肆封賞,隨後就把所有的總兵給忽悠到了京城。

直到天下兵馬被朱由檢牢牢的掌握住,哪怕到了現在依舊有三分之二的總兵沒有被放回去。

榆林之戰,明軍實力遠超蒙古軍隊,但是對方這個選擇了最無恥的打法。

遼東之戰,朱定國手下的親衛實力強大,但是直到對方出手,整個後金都不知道這隻軍隊的存在。

大明周邊局勢穩定之後,這傢伙立馬翻臉,藉助所謂的神蹟,愣是從那些地主豪強手中敲詐了除了一大筆的利益。

不僅如此,對方連自己的宗室都不放過。

這種利益至上的小人最難對付。

在對方佔據絕對的優勢面前,除非自己甘願為奴,不然對方絕對不會放過自己的。

而且哪怕為奴之後,對方也會想盡辦法榨乾自己的價值。

這也是林丹不願意投降大明的一個原因。

但凡這傢伙,有其他漢人皇帝一半的好面子,一半的仁慈,自己早都投降過去了。

那會像現在騎馬難下,不得不跟著後金和蘇破虜黑到底。

.....。

多爾袞的速度很快,林丹這邊剛剛收攏好精銳,多爾袞的就率領5000精銳進入了京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