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剛剛是我們魯莽了,我們懇請王爺搭條線。到時候我們必定有所重報。”

見威脅不行,林丹的使者,腦子一轉,低頭請求到。

“重報。哼,你們到日本去,不被朱定海扒一層皮就不錯了,還能拿出什麼來報答?”

“這可不見。王爺別忘了,我們家大汗可是純正的黃金血脈。大元朝相當一部分的財產可是在我家大汗手裡。”

“大元寶藏。”蘇破虜驚訝道。

大元從建國到亡國前後不過98年,但是其積累的財富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眾所周知,元朝是在消滅南宋的之後建立的。

而宋人,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賊有錢。

元朝可不是什麼文明之師,所過之處9成的財富被元朝略奪。

再加上元朝從其他地方掠奪的財富,元初的財富可不是小數目。

足夠一個王朝數十年的消耗。

元朝期間,蒙古人可不少漢人當人,藉助各種苛捐雜稅,瘋狂的略奪漢人的財富,再加上蒙古人有自己獨特的喪葬習俗,其特點是薄葬簡喪。

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後,蒙古人入殮仍然儉樸如初,壽衣大多就是平時穿的衣服,隨葬的器物也會比較少,大部分是死者生前喜好的武器,但是依然比較簡單。

可以說,元朝的財富絕不是一筆小數目。

最主要的是傳國玉璽,也可能在裡面。

傳國玉璽,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藍田玉鐫刻而成,為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秦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

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璽“被金國掠走,此後便銷聲匿跡。

後有傳聞,元忽必烈崩。“傳國玉璽“忽現於大都,叫賣於市,為權相伯顏命人購得。

太祖朱元璋在建康稱帝。

洪武年前。繼而北伐,元廷棄中原而走漠北,繼續馳騁於萬里北疆。

明初,太祖遣徐達入漠北,窮追猛打遠遁之殘元勢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傳國玉璽,然最終還是無功而返。

明代,時有“傳國玉璽“現身之鼓譟,然皆附會、仿造之贗品。

根據猜測,傳國玉璽極有可能在大元的寶藏中。甚至極有可能落在林丹手中。

雖然朱由檢沒來沒有把傳國玉璽當做一回事。但是不可否認,傳國玉璽的政治意義極大,如果主人能得到傳國玉璽,其意義不亞於之前的神蹟。

“大元寶藏確實是好東西,不過具體事宜,還是請你家大王來再談吧。”蘇破虜道。

如果真的有傳國玉璽,朱定海冒險一趟也不是不行,但是前提的有。

而且傳國玉璽事關重大,可不是這種小使者該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