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抱怨,很快就傳到了朱定海耳中。

有人建議,朱定海重處這些說閒話的人,但是被朱定海拒絕了。

這些百姓對朝廷有怨言,也在朱定海的預料當中。

對貪官放下屠刀,國家的衰落就已經不可避免了。

任何改革也只是延續王朝一點生機罷了。

人性本私,屠刀尚且鎮不住貪官,其他的懲罰又有多大的威懾?

很多時候,所謂的政策好壞,對底層百姓來說,都沒啥區別。

古往今來。與其說是王朝毀於末代皇帝,還不如說是亡在了貪官的手中。

很多時候。最沒有資格說讓百姓愛國的恰恰是皇帝,是官府。

貪官不除,酷吏不宰,底層老百姓天天被欺壓,皇帝官府有啥資格要求百姓愛國?

就好比現在,你說這些百姓之前對大明沒有感情嗎?

不,肯定有的。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但是現在為何很多人對朝廷這麼大的意見?

是皇帝的錯嗎?

不能說沒有,畢竟整個天下都是皇帝的。他必須的背這個鍋。

難道全是皇帝的錯?顯然不是。

畢竟天啟年間,朝廷可沒有向百姓加稅。而朝廷也確確實實下達了賑災的命令。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還是貪官作祟,當大明對貪官放下屠刀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現在十官9貪一畜生的局面。

如果是太平年間,百姓收入頗多那還好。百姓最多私底下,畫個圈圈詛咒這些畜生。

一旦遇到災荒,在這個交通通訊極其不便利的朝代,這些貪官就能把百姓和國家逼上死路。

王朝之初為何政治清明?

因為新的王朝皇帝知道,前朝皇帝只不過是個背鍋的,真正敗壞民心的那些被百姓稱為父母官的畜生。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官員早已被權利腐蝕,為民請命,早已變成了為錢請命。為了權錢不擇手段。

或許他們心裡希望王朝能繼續下去,好保持自己的權勢。

但是實際上,有他們的行為就是在給國家灌毒藥,給國家捅刀子。

而皇帝即便是再有心,面對這個局面又能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