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章(第2/2頁)
章節報錯
“鄭大人果然對大明忠心耿耿啊。....”
...
“張老弟,這件事你怎麼看?”宴席散去,這群剛剛投降的將官便三三兩兩的分成了陣列。
“劉老哥,這件事我覺得的靜觀其變。先按照熊大人的指示。聯絡一下,還在海上混的兄弟們。
到時候就看朝廷這邊的情況,如果朝廷能收復臺灣,我們這是有功,如果朝廷失敗了,我們也沒啥錯,真的逼急了大不了重新到海上討生活。”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福州的各處,幾乎所有投降的海盜軍官,都不認為朱定海能勝。
不過確沒有人在這個時候選擇離去。
倒不是他們多愛國!
實在是,海上討生活實在是太危險了。
他們很多人可不是鄭芝龍那種大海盜。賣個旗幟就能賺錢。到了岸上,縣令也的給面子。
一個人,幾條船,幾十上百個兄弟。
佔據一條不起眼的小島,平時靠打漁為生。
偶爾運氣好,客串一下海盜。
進入大陸天天提心吊膽的,買袋大米都怕被人割了腦袋,換賞銀去。
天天在刀尖上討生活,搞不好哪天就沒了的日子。
可沒有幾個人真的願意那樣過。
.....
茫茫大海上,朱定國正在研究福建附近的海圖。
一旁還跟著2名啟明商戶的船員。
作為大明的寶貝疙瘩,朱由檢怎麼會放心讓對方進入一片陌生的海域和敵人戰鬥呢。
“傳令下去,進入福州之後,休息一天之後在去臺灣。”
....
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
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潤,資本就敢於冒絞首的危險;
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資本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
馬克思的《資本論》徹底展示了人性的貪念。
根據密衛來報。南直隸和山東看似平靜,但是極有可能出問題。
南京,無數勳貴最近頻頻接觸。
山東,曲阜衍聖公和曲阜縣令頻頻接頭。
大明崛起,趕走蒙古人,開國皇帝朱元璋因為孔家投靠元朝的緣故,不怎麼待見孔家,但是儒家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只能繼續封衍聖公。
不過確分化了孔家,讓孔家另一脈擔任曲阜縣令一職。
人心本私。漸漸地曲阜縣令一脈和衍聖公一脈就不是很對付了。
有的時候曲阜縣令私下敢直接不給衍聖公面子。
但是現在,朱由檢已經觸及到了他們的利益,雙方不得不聯合起來。
南京勳貴碰頭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以魏國公家為例,按他們手裡的地契來看,魏國公家有田地不下二十萬畝,分佈在南直隸、湖廣以及河南、山東、北直隸等地。
但是這二十萬畝田中,至少有十八萬畝都是數百年來,外人投獻來的,只是名義上屬於魏國公家,實際上卻是屬於個人。
這裡面就牽扯到了大明最嚴重的一個稅收障礙——投獻。